《第2课 校园图片巧编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选自2025年广东教育-出卷网-三年级信息科技教材,是第2单元“美好校园我记录”的第2课内容。 教材以“小智拍摄校园照片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美化图片”的真实情境为线索,遵循“感知需求—学习方法—实践应用—素养提升”的逻辑结构,依次展开“优化图片好帮手”“处理图片我能行”“美化图片小达人”三个活动。内容紧密结合三年级学生的校园生活经验,将图片编辑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与信息社会责任教育有机融合,既符合2022年新版课标对小学阶段信息科技学科“注重实践应用、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又为学生后续更复杂的数字内容创作奠定了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数字设备使用能力,多数学生有使用手机、计算机拍摄校园照片的经历,对图片编辑有天然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他们能够熟练操作设备的基础功能,但对图片编辑软件的具体功能和操作方法了解较少,面对拍摄不理想的图片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从认知特点来看,该阶段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适合通过情境创设、动手实践、趣味互动等方式开展教学。同时,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尚在形成阶段,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其树立文明修图、尊重他人的观念,避免出现过度美化、恶搞图片等不当行为。 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指向 1.能够准确识别校园图片中常见的拍摄问题,了解常见图片编辑软件的功能及适用场景,树立“借助工具解决图片问题”的信息应用意识。(信息意识) 2.能按照“找出问题—确定方法—调整处理—保存成果”的逻辑流程处理问题图片,初步形成有序解决数字内容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3.能够熟练运用移动设备“相册”或计算机端、在线图片编辑软件,完成图片的基础调整和美化操作,能根据实际需求创新使用相框、滤镜等功能提升图片效果。(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4.明确图片编辑中的文明规范,知道过度美化、恶搞图片、盗用他人图片的危害,树立尊重他人肖像权、保护隐私、文明修图的责任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别图片常见问题并掌握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处理问题的基本步骤; 运用图片编辑软件完成图片的基础调整和美化操作。 教学难点: 根据图片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编辑功能和参数进行精准调整; 理解并践行图片编辑中的信息社会责任,做到文明修图。 重难点设计原因: 识别图片常见问题并掌握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处理问题的基本步骤;运用图片编辑软件完成图片的基础调整和美化操作这两项内容是本课时的核心技能,也是学生解决“图片拍摄不理想”实际问题的关键,直接对应“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且贯穿教材三个活动的主线,是学生后续开展更复杂数字创作的基础,因此确定为教学重点。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精准选择编辑功能需要结合图片问题进行判断,对其观察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而信息社会责任属于抽象的意识层面目标,需要学生将认知转化为实际行为,受个体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影响较大,较难通过简单讲解达成,因此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以“小智的校园照片处理”情境为贯穿课堂的主线,通过展示问题图片、提出解决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演示讲解法:结合微视频和教师现场操作,清晰演示图片编辑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核心技能。 动手实践法:设计分层实践任务,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巩固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文明修图”讨论中碰撞观点,深化对信息社会责任的理解。 评价激励法:通过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及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