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3288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02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1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
  • cover
学 校: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城关镇 姓 名: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课 题: 《再塑生命的人》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卷网-(统编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海伦·凯勒的生命蜕变历程;品味文中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和富有诗意的语言。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莎莉文老师到来前后海伦生活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培养归纳与演绎的思维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文中关键场景(如“水”的启迪)的描写,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张力与人性之美,体会爱的教育的力量。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与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尊重、耐心与智慧在教育中的核心价值;学习海伦·凯勒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培育积极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 梳理莎莉文老师教育海伦的主要事件,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语句,深层次理解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爱”的教育的复杂内涵,以及海伦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学习生活”,旨在引导学生体味他人成长经历,获得有益启示。本文叙述了在莎莉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作者从黑暗、迷茫的世界走向光明、理性世界的历程,深刻揭示了“教育能重塑生命”的伟大主题。文章情感真挚,描写细腻,是进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的典范文本。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默读和概括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但对于海伦·凯勒作为盲聋人的独特心理世界,以及莎莉文老师教育行为背后的深层理念,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本文中关于坚韧、求知和感恩的主题,能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珍视生命与情感。 【课型】 教读课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的图片、生平资料;准备关键词卡片(如“黑暗”、“迷雾”、“爱”、“光明”);剪辑电影《海伦·凯勒》中“水”的启蒙片段。 学生: 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如“搓捻”、“繁衍”、“迁徙”、“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等);初步思考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利用影视片段和图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任务驱动法: 以核心问题引领,通过任务单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批注式阅读法:引导学生圈点勾画,进行评注,深入文本细节。 对比分析法:通过表格对比,直观呈现海伦的变化,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叩击心扉(约4分钟) 1.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无声无光的黑屏10秒钟,让学生静心感受。然后出示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的合影。 2. 教师导入:同学们,刚才短短的十秒,或许已让我们感到些许不适。而有一位女孩,她的一生都生活在这样的黑暗与寂静中。她,就是海伦·凯勒。然而,她最终却成为了掌握五国文字、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教育家。是谁,为她黑暗无声的世界点燃了明灯?是谁,重塑了她的生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 (设计意图: 通过感官体验创设情境,引发共情,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任务驱动,整体感知(约8分钟) 1. 任务一:默读课文,梳理事件。 核心问题:请快速默读课文,以莎莉文老师的到来为界,梳理她为海伦做了哪些事情?海伦的心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学生活动:独立默读,圈画关键事件,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表格。 教师引导与明确(通过课件呈现): 时间阶段 莎莉文老师的行为(教育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