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文学常识填空 7陶弘景,字_____,自号_____,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_____(朝代)时思想家,人称“山中宰相”。其著作有《本草经集注》《 _____》等。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晓雾将歇( ) 沉鳞( ) 竞跃(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川之美 _____ (2)四时俱备 _____ (3)晓雾将歇 _____ (4)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 (5)沉鳞竞跃 _____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1)四时俱备 古义:_____ 今义: _____ (2)晓雾将歇 古义: _____ 今义: _____ (3)夕日欲颓 古义: _____ 今义: _____ 5.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欲 夕日欲颓 _____ 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山川之美 _____ (2)自康乐以来_____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其: _____ 者: _____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清高自豪之感的句子是“_____, _____ ”。 (2)美术专业的学生前往秀丽的山林写生,他们充分运用色彩之美,所作画卷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这极易让我们联想到《答谢中书书》中的“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3)深秋的早晨,外出秋游的同学们看到田野和房屋上薄雾缭绕,而东方已是一片绯红。西西说:“这便是《答谢中书书》中描绘的‘_____’时的画面吧!”阳阳接话说:“可惜没有听到文中描写的早晨‘_____ ’的声音。”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晖。 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 (3)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⑴、四时俱备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2、为探究作者是怎样展现“山川之美”的,小英结合课文写景句进行了如下梳理,请你补全表格。 课文写景句 景物之美 分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水相映之美 从(1)_____两种视角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_____ 改用平视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石壁相映衬,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晨昏变化之美 (3)_____ 课文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请你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子瞻迁①于齐安②,庐于江上。江之南武昌诸山,涧谷深密。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③载酒,乘渔舟,乱流④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⑤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迁:贬谪,降职。②齐安:即黄州。③杖策:拄杖。④乱流:横渡江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