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诫子书 (三国 蜀汉)诸葛亮 . 感悟修身养德的殷殷教诲 品读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 3 理解文意,梳理思路,体会文章的理性力量。 2 1 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将达成哪些目标呢? 思考文章的现实意义,接受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 4 素养目标 了解诸葛亮及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人称“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走 近 作 者 早年隐居陇亩,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诸葛亮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写 作 背 景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无暇亲自教导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对诸葛瞻进行教诲。 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给儿子取这个名,希望他能高瞻远瞩。 任务一:朗读疏通,初解家书 这是一封出自政治家、军事家的家书,也是一位老父亲的殷切叮咛。在开始阅读时,要有所期待,读出力量,也读出深情。 (1)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 (2)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 (3)个人展示朗读。 读文要求: 活动1:正音句读,感家书韵律 朗读评价表 字正腔圆 (10分) 断句正确 (10分) 感情饱满 (10分) 整体状态 (10分) 总分 这封家书语言简练、文辞优美、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着划分节奏,然后诵读课文,体会韵律美,看看哪个小组能读出老父亲的谆谆教诲。 活动2:疏通文句,知家书大意 古人往往在家书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和劝勉。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这封家书中蕴含着怎样的深切期望呢? 小组合作,参考注释阅读课文,为这一千多年前的诫子家书做白话文的同声翻译。要求:一人读一句文言,另一人翻译成白话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品德高尚的人。 操行, 行为。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必要, 一定要 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固定结构, 没办法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增广 使动用法 使……完成 译:君子的品行,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如果)不能做到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如果)不能做到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诫子书 夫 君子 之 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 明志, 非宁静无 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疏通文意 淫慢 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