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8010

16 白杨礼赞 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48605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白杨,礼赞,课件,3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朗读诗歌,猜一猜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植物。 新课导入 16 白杨礼赞 托物言志散文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考。因此,这类散文往往会细致描绘某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志向,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客观存在的事物,如“小草”“老牛”等。 某种志向、情感、意愿。 托物言志的特征:1.寄托性,“托物”是手段;2.联想性,联想是纽带;3.抒情性,“言志”是目的。 七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井冈翠竹》《紫藤萝瀑布》都是托物言志散文。 文体知识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总称“农村三部曲”)及《林家铺子》等。 作者名片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背景链接 字词清单 开垦 主宰 倦怠 恹恹 倔强 婆娑 虬枝 秀颀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不折不挠 kěn zǎi dài yān jué jiàng suō qiú qí yín dǐ náo 读读写写 词语集注 纵横决荡 无边无垠 旁逸斜出 潜滋暗长 秀颀 坦荡如砥 妙手偶得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 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没有边际,无限广阔。垠,边际。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美而高。颀,修长。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多用于写文章。 多形容面积较大的地方,不可形容人的性格品质。 字词清单 只用于形容树木。 这篇文章特别适合朗读。不妨先浏览一遍,了解大意,边读边做一些朗读标记,然后大声朗读,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本文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作者曾说:“《白杨礼赞》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乃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又离延安至重庆)以后在重庆写的。”课外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思考作者礼赞白杨树的意图。 课前预习 朗诵设计 确定朗 读基调 读出直 抒胸臆 读出抑 扬对比 这篇文章描写的西北高原具有辽阔平坦、色彩浓郁的特点,描绘白杨树也是粗笔勾勒,并且用词大气,多处使用修辞手法以增强气势,所以文章整体要读出①_____的基调。 文中有不少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如开篇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应重读“②_____”和“③_____”,整句话的语调是上扬、高昂的,应读出直接赞美的热烈情感和感叹语气。 文中有两处先抑后扬的段落。如读第7段时,前三句应抓住“没有”这个词读出“抑”的一面,节奏慢,语气轻。而“但是”“更”应读出④_____的语气。后面连续四个反问句,既要读出句式的强烈语气,引人深思,又要体现出排比的层层递进,读出⑤_____。 激情豪迈 实在 赞美 由抑转扬 激情与豪气 画出文中直接“礼赞”白杨的语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