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苏州园林 八年级上学期 第五单元第20课 导入激趣,初识园林 整体感知,把握特征 01 02 局部探究,品味写法 03 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04 课后作业 05 目录 CONTENTS 导入激趣,初识园林 01 学习目标 1、梳理内容与顺序 明确苏州园林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分析写法与作用 判断说明方法类型,分析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3、品味语言与情感 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之美,激发文化感情。 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总结升华”的阅读教学规律 同学们,请观察这两组建筑,它们给你的感觉有什么最显著的不同? 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文学大师眼中的园林是怎样的。 导入 你心中的园林应该是怎样的?会设计哪些景观与元素? 叶圣陶与苏州园林 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等。其语言风格 简洁流畅、严谨规范、生动传神 。 叶圣陶与苏州园林 园林背景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园林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它并非简单的建筑与绿化的组合,而是融合了建筑、山水、花木、绘画、文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旨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核心追求在于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通过叠山、理水、莳花、建屋等手法,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迂回曲折、步移景异的无限意境,将自然山水浓缩于方寸之间,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诗情画意的审美情趣。 整体感知,把握特征 02 字词读音 轩榭( ) 池沼( ) 丘壑( ) 模样( ) 相间( ) 嶙峋( ) 庸俗( ) 镂空( ) 蔷薇( ) 重峦叠嶂( ) 廊( ) 斟酌( ) xuān xiè zhǎo hè mú jiàn lín xún yōnɡ lòu qiánɡ zhànɡ lánɡ zhēn zhuó 词语释义 景致:风景。 阶砌:台阶。 嶙峋:枯瘦的样子。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鉴定欣赏。 词语释义 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初读感知,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1-2):总述苏州园林的崇高地位与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3-9):分项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留有余味。 理清说明顺序 整体概括 (总特征) 局部具体 (七个方面) 主要到次要 (结构层次) 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局部探究,品味写法 03 精细研读 1、 文章开篇,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哪一个词精炼地概括了它在国内园林界的地位? 作者认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在这里是典范、代表和样本的意思,表明苏州园林具有高度的典范性,是其他园林学习和仿效的对象。 第一部分:整体把握与核心特征 精细研读 2、 全文说明的核心,即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总体特征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一部分:整体把握与核心特征 3、 为了达成“完美的图画”这一效果,设计者和匠师们主要从哪四个方面下功夫?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