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列子 印 愚公移山 八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目 录 第一部分 导入及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 文义疏通及文言字词 第三部分 文本分析 第四部分 巩固拓展及课后任务 壹 导入及基础知识 导入 假如你家门口被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你会选择搬家,还是想办法移开大山? 如果选择移山,你觉得这可能吗? 导入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有了第三种选择———开凿隧道。 隧道无疑是最经济、最高效的解决方案。而“搬家”也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智慧。那么,为什么在几千年前,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却偏偏选择了最笨、最慢、最辛苦的———移山”呢?” 作者介绍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字云,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等方面影响深远 。 作品介绍 《列子》 ,又名《冲虚真经》,相传是战国时期的列御寇所著,后被尊为《冲虚真经》。该书被列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唐天宝元年,唐玄宗下旨设“玄学博士”,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时加封为“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 《列子》全书共八篇,分别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1。这些故事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和寓言,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等,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 。 文体知识 何为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分析愚公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培养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学习目标 读准字音 太行( ) 万仞( ) 惩( ) 魁父( ) 荷担( ) 叩石( ) 垦壤(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 厝东( ) 雍南( ) 陇断( ) hánɡ rèn chénɡ kuí hè kòu rǎnɡ jī běn shuānɡ chèn kuì yōnɡ lǒnɡ cuò 朗读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朗读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贰 文义疏通及文言字词 文义疏通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面积。 形容极高 黄河北岸。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山的高度极高,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文义疏通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