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0682

主题五 天气与气候 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考点解读(人教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4659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主题,复习,人教,解读,考点,专题
  • cover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5修订)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天气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主要气候类型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业要求 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观察、描述地球表层陆地、海洋的基本面貌,说出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状况,以及自然环境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建议: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 教学目标 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全球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基本状况,提高学生对有关全球议题的理解能力 无具体相关内容 具体表现 题型分布 传统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基础知识(天气符号、气候类型特点、气温降水分布规律等);综合题、材料分析题占比提升,侧重考查天气气候信息提取、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 考查形式 结合生活场景(如天气预报解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设题;通过气象数据图表、气候分布模拟等创设地理场景,考查天气气候知识理解和分析推理能力 核心素养考查 人地协调观:探讨天气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顺应天气气候规律协调人地关系; 综合思维:整合气温、降水、气压等知识分析天气变化、气候成因及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认知:借助地图理解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区域差异; 地理实践力:设计简单的气温降水观测、气候类型判断等实践方案;利用天气气候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避暑地选择、农作物种植规划);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与气候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 时刻在变化,持续时间短 具有一定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描述 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暴风骤雨等 四季如春、终年高温、冬冷夏热等 联系 都是对大气状况的描述;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 (2)天气和人类活动 ①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人类的着装、商业、交通、军事、农业、工程建设、旅游、健康、文体活动等。 ②人类对天气的干预:人工增雨、人工消雾、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防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 ①阴晴:根据天空中的云量分为“晴”“多云”和“阴”。 ②气温:指大气冷热的程度,单位为摄氏度(℃)。 ③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 ④风力和风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弱,共分为18级(0—17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共8个基本风向。 (2)卫星云图 ①含义: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②判读: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