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基础知识点整理 1 《沁园春·雪》 生字生词 1. 读读写写 滔滔 妖娆 折腰 风骚 天骄 风流 2. 易错读音 妖娆(yāo ráo) 折腰(zhé yāo) 天骄(tiān jiāo) 3. 重点词语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文采、才情。 文学常识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词作品,词是隋唐兴起、宋代盛行的文学体裁,也称“长短句”,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其诗词气魄雄浑,意境开阔。 课文理解 结构: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词人的壮志豪情。 核心意象:“雪”既写自然景观,也象征革命前景的壮阔。 关键手法: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议论抒情结合。 重点问题 下阕中“惜”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惜”字有褒有贬,既肯定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的战功,也指出其“文治不足”的局限,体现了词人客观辩证的评价。 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答:此句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自信,认为新时代的“风流人物”(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的真正动力。 课外拓展 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如《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均以宏大意境抒发革命情怀。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生字生词 1. 读读写写 征途 轰鸣 沉甸甸 松涛 篝火 2. 易错读音 谷穗(gǔ suì) 宿营(sù yíng) 海防(hǎi fáng) 3. 重点词语 【松涛】松林被风吹动时的波涛声。 【篝火】野外燃起的火堆。 文学常识 作者柯岩(1929—2011),当代女作家、诗人,作品多反映时代精神与人民情感。 创作背景:1977年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作,抒发人民对总理的深切怀念。 课文理解 结构:以“呼唤—回应”的形式展开,通过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意象,展现周总理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核心手法:拟人(赋予自然万物情感)、反复(如“在这里”“想念你”),强化情感的浓烈度。 重点问题 诗歌中“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何含义? 答:象征周总理的精神如太阳般光明,永远温暖人民,体现其形象的不朽。 反复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通过“我们对着……喊”“想念你”的反复,层层递进地抒发了人民对总理的思念,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课外拓展 同类作品:贺敬之《回延安》,同样以抒情手法展现对革命圣地的深情。 3 《我爱这土地》 生字生词 1. 读读写写 嘶哑 汹涌 黎明 腐烂 2.易错读音 喉咙(hóu lóng)吹刮(chuī guā) 3. 重点词语 【嘶哑】声音沙哑,体现“鸟”(诗人)的苦难与执着。 【汹涌】既写河流状态,也象征人民的悲愤情绪。 文学常识 作者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土地”“太阳”是其诗歌核心意象,代表作《北方》《向太阳》。 创作背景:1938年抗战时期,抒发对祖国的挚爱与对侵略者的仇恨。 课文理解 核心意象:“鸟”象征诗人自己,“土地”象征苦难的祖国,“黎明”象征胜利的曙光。 手法:象征(以“鸟的歌唱”象征诗人的爱国情怀)、直抒胸臆(结尾“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重点问题 “鸟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有何深意? 答:体现诗人愿与祖国同生死、共命运的决心,将对祖国的爱推向极致。 诗歌中“暴风雨”“悲愤的河流”分别象征什么? 答:“暴风雨”象征日寇的侵略,“悲愤的河流”象征人民心中的痛苦与反抗情绪。 课外拓展 艾青“土地意象”的内涵:既代表祖国的苦难,也代表人民的坚韧与希望。 4 《乡愁》 生字生词 1. 读读写写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2. 易错读音 乡愁(xiāng chóu) 窄(zhǎi) 3. 重点词语 【乡愁】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