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0071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的学校亚克西》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日期:2025-11-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413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设计,课堂,我们的学校亚克西,单元,三年级,上册
  • cover
《我们的学校亚克西》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 2 单元《我的学校我的家》 第 1 课时 ———《我们的学校亚克西》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我们的学校亚克西》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维吾尔族风格的儿童歌曲,由贾世骏作词作曲,原属《爱老师,爱学校》主题相关曲目,现编入花城版三年级上册 “我的学校我的家” 单元。“亚克西” 在维吾尔语中意为 “好”,歌曲通过简洁明快的歌词,赞美学校、老师与同学的 “好”,传递出真挚的尊师爱校情感,适合在新学年或教师节开展教学,助力学生树立感恩之心。歌曲为 1=F 调、2/4 拍、中速,采用一段体结构(aba'b'c),共 5 个乐句,旋律以变化重复为主要手法,节奏上大量运用前十六后八节奏型,搭配每句句末的休止符,既赋予歌曲动感活力,又增添了风趣幽默的氛围,契合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传唱度高。其鲜明的新疆音乐风格体现在独特的旋律走向和节奏韵律中,是引导学生感受多元文化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自信心建立的关键阶段,渴望得到认可与赞美,部分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部分则易缺乏自信,需要教师针对性引导与鼓励。该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新疆的异域风情、歌舞文化抱有浓厚兴趣,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通过趣味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维持学习热情。在音乐基础方面,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节奏感知和演唱能力,但对前十六后八节奏型的精准把握仍有难度,音准控制和情感表达能力有待提升。在文化认知上,学生对新疆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了解较少,需借助直观素材帮助其建立认知,深化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体会 2/4 拍 “强弱” 的韵律特点,把握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基调。 感知前十六后八节奏型和乐句休止符带来的动感与幽默,建立对民族风格歌曲的审美认知。 艺术表现 能准确把握前十六后八节奏型和休止符,做到咬字清晰、音准到位,用自然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能学习新疆舞蹈基本动作(如手腕花、垫步),为歌曲编配简单律动,通过歌声与动作结合展现歌曲韵味。 能运用打击乐器(铃鼓、手鼓)为歌曲伴奏,增强演唱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创编节奏型或舞蹈动作,结合新疆文化特点进行个性化表达。 能主动参与舞台展示,大胆运用歌声、动作、乐器伴奏等形式展现对歌曲的理解与创意。 文化理解 了解 “亚克西” 的含义及新疆的风土人情、音乐舞蹈文化,感受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体会歌曲传递的尊师爱校情感,理解尊师爱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精准掌握前十六后八节奏型和休止符,用活泼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感受歌曲的新疆风格与活泼风趣的情绪,通过演唱和动作表达对学校、老师、同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前十六后八节奏型的韵律,在演唱中做到节奏稳定、咬字清晰。 深刻理解新疆音乐文化内涵,将异域风情与歌曲情感自然融入演唱和表演中。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邂逅新疆 1. 播放新疆风情视频(包含天池、吐鲁番葡萄沟、维吾尔族载歌载舞场景),出示新疆特色建筑、服饰、美食图片,提问:“同学们,视频和图片展现的是我国哪个美丽的地区?这里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物?” 2.结合学生回答,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新疆是个歌舞之乡,人们热情好客,还有一个特别的词‘亚克西’,大家猜猜是什么意思?” 3. 揭晓 “亚克西” 的含义(维吾尔语 “好”),引出歌曲:“新疆小朋友把对学校、老师、同学的喜爱都唱进了歌里,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学校亚克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