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7810

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4727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愚公移山》核心主旨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批判愚公不自量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B.赞美愚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C.说明只要有神仙帮助,就能完成艰巨任务 D.强调移山不如搬家,要学会灵活变通 2.下列对愚公“聚室而谋”这一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现了愚公遇事主动与家人商议的民主意识 B.说明愚公移山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 C.反映出愚公面对困境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态度 D.为下文众人齐心协力移山埋下伏笔 3.下列关于《愚公移山》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仅通过愚公与智叟的对话,突出两人性格差异 B.用愚公的“老”与移山的“难”对比,强调任务艰巨 C.以智叟的嘲讽与愚公的坚定对比,凸显精神境界 D.用家人的犹豫与愚公的坚决对比,突出愚公的独断 4.下列对“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句话的理解,合理的一项是() A.这句话体现了愚公对自然规律的错误认知 B.表明愚公认为人多力量大,只要人多就能成功 C.反映出愚公对移山成功充满信心,基于长远眼光 D.说明愚公希望子孙后代都能为移山付出劳动 5.下列对《愚公移山》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寓言故事为载体,寓道理于生动的情节之中 B.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如智叟的嘲讽、愚公的坚定 C.结尾借助神仙力量解决问题,削弱了愚公精神的价值 D.情节简洁紧凑,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逻辑清晰 6.下列场景中,最能体现愚公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A.运动员因训练艰苦,中途放弃参加比赛 B.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题,历经十年终于取得突破 C.学生遇到难题,直接抄录同学的答案完成作业 D.司机因道路拥堵,果断掉头选择其他目的地 7.下列关于《愚公移山》中“智叟”这一角色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智叟的观点客观合理,是对愚公行为的正确劝阻 B.智叟代表了保守、短视的态度,与愚公形成对比 C.智叟的出现是为了说明移山确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D.智叟的语言幽默风趣,为文章增添了喜剧色彩 8.下列对《愚公移山》中“帝感其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B.说明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得到了回报 C.体现了古代人对“天道酬勤”理念的信仰 D.表明移山成功的关键在于神仙的帮助而非人的努力 9.下列对《列子》及其作品特点的介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子》是儒家经典著作,倡导积极入世的思想 B.书中多寓言故事,常以生动情节阐明深刻道理 C.《愚公移山》是《列子》中唯一的寓言故事 D.其思想核心是“无为而治”,与道家完全一致 10.下列对《愚公移山》现实意义的解读,合理的一项是() A.启示我们做事情要不顾一切,哪怕违背客观规律 B.提醒我们遇到困难时,要依靠他人或外力的帮助 C.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克服困难 D.表明做事情必须团结家人,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①,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