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穿井得一人_____ (2)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 (3)及其家穿井_____ (4)国人道之_____ (5)丁氏对曰_____ (6)得一人之使_____ (7)身亡所寄_____ (8)因往晓之_____ (9)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 (10)奈何忧崩坠乎_____ (11)亦不能有所中伤_____ (12)其人舍然大喜_____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求闻之若此 闻之于宋君 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其一犬坐于前 D.有闻而传之者 俄而雪骤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往晓之 久之,目似瞑 B.因往晓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 C.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D.若屈伸呼吸 求闻之若此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判断句) (4)其人曰:“奈地坏何?”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有改动) 运用下列文言释义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释义法 加点词 释义依据 释义 词类活用法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质:本义为人质,此句中词性发生变化。 A_____ 课内迁移法 王信之乎? 例:有闻而传之者:之,代词,代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B_____ 词典释义法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①离开;②除去;③失去;④距离;⑤前往。 C_____ (填序号)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7.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于 是 辞 行 而 谗 言 先 至 后 太 子 罢 质 果 不 得 见 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乐广①字彦辅,迁河南尹。尝有亲客②,久阔③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④河南听事⑤壁上有角⑥,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