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9626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卷(浙江版2024,测试范围:第1-6章)【原卷+答案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浙江版(2024)

日期:2025-11-2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49369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上册,浙江,2024,数学,-2025-2026
    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浙教版2024,第1-6章) ( 全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C D B C B D B 1.B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线段的性质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线段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能解释这一现象最合理的数学知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选:B. 2.A 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掌握数轴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是解题的关键;由数轴可知,然后问题可求解. 解:由数轴可知:, ∴; 故选A. 3.C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求法,以及将线段平均分成两段的点是线段的中点.根据图形可得线段的中点在直尺处,再求出直尺中一厘米代表的单位长度,即可解答. 解:∵点A,B分别在直尺的,处,, ∴线段的中点在直尺处, ∵点A对应,直尺的0刻度位置对应, ∴直尺中一厘米是数轴上个单位长度, ∴点A与中点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 ∵, ∴线段中点对应的数为4. 故选:C. 4.C 本题考查了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知识点并能够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先求出m的值,再设数轴上与有理数,对应的点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数是x,根据题意得出或,求解即可. 解:∵, ∴, 设数轴上与有理数,对应的点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数是x, 由题意得 ① 当时,满足上式, 即, 解得; ② 当时,满足上式, 即, 解得; 综上,数轴上与有理数,对应的点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数是2或, 故选:C. 5.D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对选项一一判断即可求解. 解:A、,是一元一次方程,不符合题意; B、,是一元一次方程,不符合题意; C、,是一元一次方程,不符合题意; D、,含有个未知数,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符合题意. 故选:D. 6.B 本题考查了程序流程图与有理数计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设输入的结果是,由题意可得,解方程即可求解,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解:设输入的结果是, 由题意可得,, 解得 ∴输入的结果是, 故选:. 7.C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求代数式的值等,正确求出最小的积和最大的积是解题的关键; 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在本题中,求最小的积,一定是负数,且绝对值越大反而越小,据此可求得a的值; 求最大的积,则积一定是正数,可以是两正数相乘,也可以是两负数相乘,据此可求得b的值,再求的值即可. 解:求最小的积,一定是负数,且绝对值越大反而越小,所以最小的是; 求最大的积,则积一定是正数,可以是两正数相乘,也可以是两负数相乘,所以最大的是. ,, . 故选:C. 8.B 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不难看出,后一个图形比前一个图形多了5根木棒,据此可表示出第n个图形中木棒的根数,从而可求第100个图形需要的木棒根数. 解:∵第1个图形需要的木棒根数为:6, 第2个图形需要的木棒根数为:, 第3个图形需要的木棒根数为:, ..., ∴第n个图形需要的木棒根数为:, ∴第100个图形需要的木棒根数为:(根), 故选:B. 9.D 本题考查平方根、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根据定义,算术平方根仅针对非负数,负数无算术平方根;平方根有两个值(正负);立方根只有一个实数值. 解:∵ 算术平方根定义为非负数的非负平方根, ∴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故D正确. A错误,的平方根是,而非仅; B错误,∵,的平方根是,而非; C错误,的立方根是,而非 故选:D. 10.B 本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