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 体系构建 查漏补缺 营养 繁殖 废物 生产者 分解者 食物链 递减 物质 强 自然资源 大气圈 自我 主题检测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 “天工机器人”成为本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下列能作为判断“天工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的是( ) A.能否说话 B.能否运动 C.能否繁殖 D.能否对指令作出反应 C 2.下列荔枝园中的生命现象与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一棵荔枝树上的荔枝有甜的和不甜的———生物具有遗传现象 B.荔枝树到了秋天会落叶纷飞———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一颗荔枝种子能够萌发并长成荔枝树———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D.荔枝树培育过程中需要浇水和施肥———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A 3.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C 4.下列诗句或谚语中描述的现象与所对应的影响因素,不匹配的是( ) D 选项 诗句或谚语 影响因素 A 春江水暖鸭先知 温度 B 向阳花木易为春 光照 C 春雨贵如油 水分 D 草盛豆苗稀 土壤 5.生态瓶是小型生态系统,其组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代表非生物部分 B.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②包含细菌、真菌 D.该生态瓶的能量最终来自植物 D 6.(2025江门一模)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草为生产者,能够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B.在该生态系统中,鹰的数量多于蝗虫 C.物质在该生态系统进行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D.该生态系统有3条食物链 A 7.“稻—鱼—鸭”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是在传统种稻模式下,利用稻田养鱼、养鸭。鱼、鸭可为稻田除草、治虫,其粪便也能肥田。以下关于该生态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能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保护自然资源 ②食物链是鱼→稻→鸭 ③鱼、鸭粪便被消费者分解 ④可为城市提供农、渔、禽产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8.某兴趣小组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时,发现有三种生物(用甲、乙、丙表示)构成一条食物链。在同一时间内分别测定甲、乙、丙所含有机物总量,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B.甲、乙、丙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C.甲通过取食农作物,使其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入体内 D.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 C 9.下列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C.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命共同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是自我调节的结果 D 10.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D 11.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C 生物体 A B C D E 某重金属 浓度/ppm 0.05 7 0.51 58 0.39 A.表中生物可构成一条食物链为D→B→C→E→A B.表中生物A是消费者 C.表中生物C与E可能是竞争关系 D.表中生物D的数量最多 12.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措施不利于维护生态安全的是( ) A.生产和使用环保产品 B.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C.随意放生购买的巴西龟 D.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C 二、非选择题 13.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成都市作为“天府之国”,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