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6608

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86218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他是一员武将,戎马一生,满心想的都是收复失地; 他是一名词人,笔耕不辍,魂牵梦萦的还是收复失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来看看他是怎样抒发他那满腔的爱国情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xiè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gē)\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xū),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 bì lí)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抓 标 题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即今江苏镇江。 怀古:怀古题材的诗词,怀古伤今。 咏史怀古题材的结构: 临旧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已怀。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后被主和派排挤,42岁被免职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其词书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知人论世———走近作者 南宋地图 北固亭,位于北固山上,面临长江,形势险峻,是历来用兵之地。 南宋的统治集团偏安江南,对金一味求和妥协 ,无心收复失地。当时韩侂(tuō)胄(zhòu)把持朝政,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企图用北伐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他想借用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时年66岁。两年后去世),镇江古名京口,素来是军事重镇,处于抗金前线。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韩侂胄不仅不接受,反而对他产生疑忌,辛弃疾被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登临北固亭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满怀悲愤而写下了这首词。 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xiè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gē)\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xū),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 bì lí)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概念: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用 典 小组合作 用 典 孙 权 刘 裕 刘 义隆 拓跋焘 廉 颇 请结合课下注释,找出所用典故涉及了哪些人物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歌颂、景仰英雄及其业绩 物是人非,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 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孙 权 三国时吴国的皇帝,据守江东,胸怀大志,在京口建都城,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保卫了国家,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态度 意图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英雄不问出处” 讽刺主和派 刘裕 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