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6618

4.1 被动运输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2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9955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被动,运输,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被动运输 一、教材分析 《被动运输》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1节,内容包括渗透作用的原理,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及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本节内容侧重点是学生掌握渗透现象,能用渗透现象解释水分进出动、植物细胞的原理和解释生产生活实践中输液使用生理盐水、烧苗等问题。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承接第3章细胞膜的结构延申细胞膜控制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功能,也能够为后面讲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水分子进出动、植物细胞属于相对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进行渗透现象的实验,感受水分子的扩散现象,掌握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进而能够解释水分子进出动、植物细胞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多媒体展示AI视频、图片等形式,形象地展示和教学于学生,辅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 1.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渗透作用原理,理解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 科学思维:借助AI模拟实验、数据可视化分析,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概括能力,构建渗透作用的数学模型。 3. 科学探究:利用AI工具设计对照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处理数据,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流程。 4. 社会责任:结合生活实例(如烧苗现象),认识细胞吸水、失水原理的实际应用,提升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物质运输与细胞膜结构的关系。 (2)理解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教学难点: (1)阐明渗透作用的原理。 (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I工具辅助实验设计与数据解读。 五、教学准备 1. AI工具:AI制作视频(即梦等)、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如Excel在线版)、互动答题小程序(如问卷星)。 2. 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相关章节、AI制作的渗透作用三维动画、生活场景图片(萝卜条浸泡清水和盐水)。 3.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核心概念,每个小组一个平板(用于参与互动答题)。 六、教学学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播放AI制作的短视频:“腌制腊肉时肉会出水”“蔫了的青菜泡在清水里会复原”,提问:“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细胞的什么奥秘?”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想,教师引出课题———《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明确本节课将通过AI工具探究其原理。 回答1:水分的丢失和水分的吸收。 通过AI视频引入第4章新课内容的学习。 二、渗透作用 【学习任务二:“渗透现象”的实验】 学生阅读“问题探讨”的资料和讨论题,教师将讨论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出实验材料和用具,学生自主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和用具:烧杯、长颈漏斗、玻璃纸、纱布、水、30%的蔗糖溶液、塑料滴管、夹子 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教师活动]:展示课前实验拍摄的实验结果。 【学习任三:分析“渗透现象”】 [问题2]: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教师活动]:给出“半透膜”的定义。 半透膜:让小分子通过而大分子不能通过的一类多孔性薄膜的总称(如:膀胱膜、玻璃纸、卵壳膜)。 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问题3]:渗透装置中,烧杯中的水分子能进入漏斗,漏斗中的水能进入烧杯中吗? [教师活动]:放映动画讲解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情况,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问题4]:如果漏斗管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升高吗?为什么? [教师活动]:教师放映AI实时模拟的漏斗液面变化,观察不同时间点液面高度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液面上升的条件是什么?浓度差与液面上升速度有什么关系?” 概念总结:结合AI动画演示(水分子跨半透膜移动的微观过程),师生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