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8105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534664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声声慢 李清照 一阕《声声慢》,带领我们回到南宋烟雨氤氲的时光,仿佛使我们看到了李清照婉约的回眸。如果要为凝思赋词的李清照画一幅美人图,你会如何构图呢? 学习目标 1. 品味词中叠词、意象的运用之妙,积累古典诗词语言素养。 2. 以“窗”为切入点,剖析词人如何通过意象群营造愁境。(重点) 3. 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体会李清照晚年深沉的国破家亡之痛、孀居之哀和漂泊之苦,提升文学审美品位。(难点) 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杆、镜以吐纳世界景物……中国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已经成为我们宇宙观的特色了。 ———宗白华 活动一:倚窗而望,析象悟情 在《声声慢》中,李清照透过窗子看到了什么?请你提炼其中的时空意象,结合相关诗文,思考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 倚窗而望,析象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时令之悲 凄冷之情 时间意象:黄昏、秋天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 “已是黄昏独自愁” ———陆游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 空间意象:秋风 倚窗而望,析象悟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思乡之愁 孀居之苦 倚窗而望,析象悟情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既是憔悴无人怜惜的菊花,也是作者自喻,比喻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有谁堪摘”:反问,强调无人可摘,怀人伤己,表达作者孤寂之情。 身世之苦 落寞之情 倚窗而望,析象悟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铸《鹧鸪天·半死桐》 孤寂之情 悼亡之思 相传梧桐雌雄同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向老,同生同死。此时的李清照已经失去了与自己感情甚笃的丈夫赵明诚,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思念和萦绕不去的孤独与伤感。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憔悴的容颜 牵愁惹恨 愁思(丝)的象征 意象群的情感指向 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境。 黄昏 时令之悲、渲染愁情 凄清、萧瑟 临窗而望,隔窗倾听,因物触情,意象叠加,愁情渐起波澜。窗子是一种寄寓感情的载体,它沟通内外时空,触动词人内心深处的心弦,又经由词人的有情之眼,投射在外物上,进而进一步掀起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波澜。 守窗孤影,愁绪渲染 活动二: 活动引领:透过窗子,你是如何构画窗子以内的环境?诗人在窗子以内有什么样的动作和情态?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结果 感 受 孤苦无依若有所失 环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凉悲苦沉痛凄厉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递进) 在这首词里,首句连用了七个叠词,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苦苦寻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1)渲染了悲凉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加深意境】 (2)加强了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增强感情】 (3)增强了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加强音乐美】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什么“最难将息“?(点到为止,欲说还休) 三杯两盏淡酒 淡酒 衬托 浓愁 愁苦 正伤心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活动二:守窗孤影,愁绪渲染 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