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9459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5364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张 若 虚 《春江花月夜》 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春江水涨,江海难分。月共潮生,光照万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静谧、清新、隐秘、皎洁、美丽。   月光下的景色梦一般地神奇,它蕴含着宇宙人生的许多秘密。这一明净的春江月夜之美,使人沉浸于生命的美好的感受之中,进而思索人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此二句可看作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总结月色的皎洁、夜空的明净。用一“孤”字显出天宇之广阔。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种问月的构思,影响了之后的许多诗人词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天问 一番“天问”表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深思遐想和探索。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四句的巧妙之处在于:由眼前飘然而过的一片白云起兴,用白云的“去悠悠”暗寓游子的离家远游,从而巧妙地引出了月下的人物。 以下诗句具体写月下人物愁思的情状: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此二句化用曹植《七哀》诗的诗意: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由月鉴人,“月徘徊”也是人徘徊。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玉户”二句,是明写月光普照大地,无处不在,暗喻思妇的愁思之深无法排遣。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此时此刻,明月可以共望,音讯却不相通。但愿我能跟随这流水似的月光,来到远方亲人的身旁。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两人相距遥遥,连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也不能随月光飞度到她爱人的身边。那潜游水中的鱼儿,同样也只能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波纹难以游到她思念的人跟前。 此两句生动地写出了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痴情痴想和无可奈何。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闲潭梦落花”是“梦闲潭落花”的倒文,可看作思妇思极后的怀想之词。 “梦落花”暗示春将去,故有“可怜”(可惜)之说。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流掉了春天,也流掉了游子思妇的青春和幸福,实在是辜负了这大好的“春江花月夜”! 月已斜,花已谢,春已去,但人未归。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碣石潇湘: 是泛指,即指由此到彼,由北到南。 明月终于慢慢沉落藏于海雾之中,双方仍相隔天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知在这美好的月夜,能有几个游子乘月归家?只有那落月的余晖,带着人间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花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春江花月夜》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 侧重写春江花月夜里的美妙景色。 第二部分 (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