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兼爱》练习 一、名篇名句默写 1.(1)若使天下兼相爱,_____,_____。(《兼爱》) (2)故天下兼相爱则治,_____,_____。(《兼爱》) (3)爱人若爱其身,_____,_____。(《兼爱》) 二、语言文字运用 2.下列对《兼爱》中“兼爱”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爱”强调无差别地爱一切人,反对以血缘亲疏区分爱的厚薄 B.“兼爱”并非否定个人利益,而是主张通过互爱实现天下共赢 C.“兼爱”要求人们将他人之利等同于自身之利,摒弃自私之心 D.“兼爱”主张爱无差等,与儒家“仁爱”所倡导的等级之爱完全一致 3.下列对《兼爱》论证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直接提出“兼爱”的中心论点,随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其重要性 B.文章先指出天下之乱的根源是“不相爱”,再提出“兼爱”的解决方案,最后总结其效果 C.文章通过对比“兼爱”与“别爱”的不同结果,重点批判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D.文章层层递进,先论述君臣之爱,再扩展到父子、兄弟之爱,最后推广到天下之人 4.下列对《兼爱》中重要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圣人治理天下需先查明祸乱根源,体现了务实的治理理念 B.“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以设问引出核心观点,简洁明了地指出乱源在于“不相爱” 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描绘了“兼爱”实现后的理想社会图景 D.“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说明“兼爱”推行困难,本质上是因为普通人能力不足 5.下列关于《兼爱》文体特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属于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议论文,语言华丽铺陈,多用比喻和排比增强气势 B.文章以“治天下”为核心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实用主义色彩 C.文章句式灵活多变,以长短句交错为主,体现了先秦散文的散文化特征 D.文章通篇采用寓言故事说理,将抽象的“兼爱”思想具象化,易于理解 6.下列对《兼爱》中“兼”与“别”的对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指无差等的爱,“别”指有差等的爱,二者是文章的核心对立概念 B.主张“别”会导致人自私自利,进而引发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乱的祸乱 C.推行“兼”能实现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和睦,最终达成天下大治 D.文章认为“别”是人的天性,而“兼”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因此推行不易 7.下列关于墨子“兼爱”思想与其他思想流派的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儒家“仁爱”完全对立,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子主张爱无差等 B.与道家“无为而治”有共通之处,都强调减少人为干预,顺应自然 C.与法家“以法治国”互补,“兼爱”是道德基础,法治是制度保障 D.与墨家“非攻”思想相互独立,分别从伦理和军事角度提出治国理念 8.下列对《兼爱》中论证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B.“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举例论证,说明“不相爱”的危害 C.“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对比论证,突出“兼爱”的重要作用 D.“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比喻论证,说明推行“兼爱”的可行性 9.下列语境中,引用《兼爱》中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邻里纠纷,社区调解员说:“‘爱人若爱其身’,大家多为对方着想,矛盾自然能化解。” B.在毕业典礼上,校长寄语学生:“‘国与国不相攻’,你们要以包容之心对待不同文化。” C.讨论团队合作时,领导强调:“‘特上弗以为政’,管理者要带头践行合作精神,才能带动团队。” D.鼓励朋友自强时,我说:“‘亏人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