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祝福》 ———揭封建礼教之刃 2025-2026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目 录 锁定目标:我们要学会什么 情境导入:一句话的震撼 走近鲁迅与祝福民俗 情节梳理:倒叙迷宫探险 人物解码:看她的眼读她的心 主旨深挖:吃人的制度网络 目 录 语言品味:字里行间的冷与热 课堂小结:我们带走了什么 作业布置:分层任务拓展 锁定目标:我们要学会什么 01 三维目标一览 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的《祝福》,通过识记鲁迅及其作品背景,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同时赏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倒叙手法和反语表达效果。 分层任务与评价 01 基础层任务 完成情节时间轴填空,梳理祥林嫂的命运节点,理解故事的基本脉络。 02 进阶层任务 用文本原句佐证人物性格,分析祥林嫂的反抗与顺从,探讨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 03 拓展层任务 仿写祥林嫂对话微剧本,表现其复杂心理,提升对封建礼教批判的深度。 情境导入:一句话的震撼 02 热场互动:如果祥林嫂发朋友圈 互动环节 假设祥林嫂在现代发朋友圈,用15字表达她的内心感受。 请同学们以鲁镇人身份评论,感受她的孤独与无奈。 问题引导 问题:为何祥林嫂的遭遇得不到同情? ———封建礼教下的人性冷漠。 问题链:是谁杀了祥林嫂 PROBLEM 01 核心问题 在热闹的祝福声中,祥林嫂孤独死去。谁是凶手? (从文本中寻找证据,开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之旅。) 走近鲁迅与祝福民俗 03 鲁迅生平速览 生平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他弃医从文,以笔为刀,批判封建礼教,唤醒民众。 重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等,深刻揭示社会现实。 时代背景 生活在20世纪初,目睹封建礼教对人民的压迫,通过作品呼吁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祝福仪式与封建底色 祝福习俗 祝福是浙江绍兴的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过祭拜祈求来年好运,但这一习俗背后隐藏着封建礼教的压迫。 封建象征 祝福仪式中,女性被排除在外,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和等级观念,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情节梳理:倒叙迷宫探险 04 倒叙结构 结构特点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写结局再展开前因后果,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探索祥林嫂命运的根源。 情节顺序 梳理故事从序幕到结局的顺序,理解倒叙对情节推进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祥林嫂的一生 1.逃跑。夫死,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工。 2.被卖。被婆家卖掉。 3.再嫁。夫死子亡。 4.流落。再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5.受歧视。被鲁镇的人歧视,被鲁四老爷鄙视,对地狱 恐惧。 6.捐门槛。赎罪。 7.死亡。最终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在祝福中死去。 任务1.简述祥林嫂命运的变化历程(把握关键节点) 悲 祥林嫂命运节点 祥林嫂的命运在春天多次转折:春亡夫、春被卖、春丧子、迎春死,每个节点都加深了她的悲剧。 春天没了丈夫 开春被迫改嫁 暮春痛失爱子 迎春凄凉死去 祥林嫂———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在祥林嫂身上发生的却都是悲剧,通过强烈的对比,有力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吃人”的罪恶。 ———巧妙构思,于细微处,见情感态度,增加文章深蕴 任务2.本文采取倒叙的叙述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结构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探求事情的原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情节安排) ②内容上:渲染浓厚的悲剧气氛,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时忙碌热闹的幸福喜悦,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祝福声中寂然死去的悲惨,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有力地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