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虞美人 李煜 写作背景 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公元975年,宋太祖派曹彬攻克金陵。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宋以他屡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为违命侯。 作为降王,他“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命之词,作于978年,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41岁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宋太宗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一首《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了他生命的绝响。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 齐的诗体。又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 个曲词名称,叫“词 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 ”或 “阕”。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 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按内容和风格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 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文学常识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文学常识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文学常识 《虞美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呢? 愁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组讨论: 这些画面背后蕴藏着哪些故事?这些故事表达作者什么情感?作者在词中运用了哪些手法? 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这个意象?“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雕栏:雕花的栏杆。玉砌:如玉的石阶。 这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 “只是”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 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 “只是朱颜改”的“改”。 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