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5945

7.2《拿来主义》课件(共29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41722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中职,模块,基础,2023,高教,语文
  • cover
1 学习目标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明白议论性文章的针对性; 梳理论述思路,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纵深递进的写法,分析比喻论证,感受文章蕴含的批判力量; 读懂百年前中国看世界的心态,树立文化自信,明确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 迅 哥 来 喽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 当时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的发展的。 自诩 孱头 国粹 孱弱 吝啬 倘使 脑髓 徜徉 冠冕堂皇 蹩进 憋气 残羹冷炙 xǔ chán suǐ bié càn lìn sè cháng biē cuì tǎng guān miǎn gēng zhì 字音字形 文章脉络梳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划分文章层次。 拿 来 主 义 为什么要“拿来”(1-6) 中心论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7) 怎样“拿来”(8-10) {D7AC3CCA-C797-4891-BE02-D94E43425B78}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表现 实质 危害 磕头贺喜 子孙讨一点残羹冷炙 2.阅读课文1—6段思考: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还论述了什么问题?这几种主张有什么表现?实质是什么呢?有什么危害?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盲目排外、闭关自守 丧权辱国、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送古董、送古画、送活人 一味媚外 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各种小东西 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吓怕了,对洋货产生恐惧 3.作者是怎样否定“闭关主义”的?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大门之后,又碰了一连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直接说理,直接论证 送去主义 先送 一批 古董 还有捧 几张 古画和新画 不远还要送 一个 梅博士 从时间和数量上看说明了什么? 一直在送 逐渐减少 阅读第一自然段 4.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反语、讽刺,“丰富”和“大度”都是媚外求荣的借口,是自欺欺人的疯话,突出了当局的自高自大。“丰富”其实是贫乏,“大度”其实是背叛出卖。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尼采 中国 类比论证:讽刺和批判送去主义的愚蠢可笑。 自诩是太阳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 不想取得 只送去,不拿来 发疯而死 亡国灭种 抛来≠抛给 抛给=送来 送来≠拿来 5.阅读第四、五、六段作者是怎样否定“送来主义”的? 拿来 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抛来 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 抛给 是帝国主义有目的的给予,是恶意输出,犹如嗟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 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6.本文主要谈论“拿来主义”,为何先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驳论:一种论证方式,先破后立即先打破错误的观点,然后建立新的观点。?“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1)先破后立。“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给“拿来主义”的提出做了铺垫。 (2)对比衬托。“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7.实行“拿来主义”该如何做?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如何理解这句话?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闭关主义———(不送不拿),丧权辱国(破) 送去主义———(只送不拿),沦为乞丐(破) 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立) 8、作者是如何论述“拿来主义”的?是直接指出该如何拿来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