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导入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理解诗歌意象内涵;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诗歌层次结构; 3.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歌的美,品味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4.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画面美、哲理美和情感美的融合。 任务清单 1.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2.读第一节,感受意境 3.读第二节,感悟哲理 4.读第三节,品味诗情 5.反复诵读,体会艺术特色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任务一 问题: 全诗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知人论世 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被誉为“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隋炀帝也曾作过此曲。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升 月悬 月斜 月落 第一节(1-8句):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月色纯净 第二节(9-16句):月下之思 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第三节(17-36句):月下之情 思妇怀远、游子思归 全诗可分为3个层次 读第一节 感受意境 任务二 问题: 找一幅你喜欢的画面并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由实及虚、空旷辽远、壮丽奇幻。 海上明月共潮生:活泼的生命、壮观而热烈。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千里万里都有月光照亮的水波。 江流宛转绕芳甸:江水弯弯曲曲,绕过花草茂盛的春之原野。 月照花林皆似霰:皎洁的月色倾泻在花上,梦幻不已。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光如霜,境界空灵澄澈! 意境:壮丽高远、空灵曼妙 前人点评: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读第二节 感悟哲理 任务三 问题: 诗人由景入理,有哪些哲学思考? 1.由景及理,发出天问 2.人生短暂,宇宙永恒(宇宙意识) 唐朝的诗歌与宇宙对话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李白: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王勃: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3.哀而不伤,热爱生命 作为个体的我们,如此渺小短暂;而作为整体的人类,我们的存在如此绵延长久。 读第三节 品味诗情 任务四 问题: 诗人如何表现游子和思妇的愁情? 1.使用意象 白云:比喻游子的萍踪不定。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青枫浦:暗示离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明月:月圆人不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本将心向明月 楼:思妇望月怀人之所。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落花、流水、残月: 是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 也是青春和生命的消逝。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将明月拟人化 徘徊:明月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