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41058

6.1《〈老子〉四章》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2141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册互动导学单 6.1《老子四章》 老子 【导学目标单】 1.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掌握《老子四章》的主旨大意。 2.梳理文中的重点字词及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体会老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课前预习单】 【初识文本】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所著。它以深邃的哲学思想、独特的语言风格,阐述了道家对宇宙、自然、人生等方面的看法,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四章》选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文字,展现了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知人论世】 老子(约前571年—约前471年),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生卒年月不可考,大约跟孔子同时。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陈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文约意丰,观点隐晦深奥。其语言精练,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书中充满了辩证的智慧,通过看似矛盾的语句,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体现了老子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不仅使《老子》成为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是一个社会剧烈变革、战乱频繁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子目睹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们所遭受的苦难,于是对宇宙、自然、人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试图探寻一种能够使社会恢复和谐、人们安居乐业的途径。他的思想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追求。《老子四章》也正是这种思想在特定篇章中的具体体现,蕴含着老子对宇宙、人生、政治等多方面的独特见解。 【文学常识】 [《道德经》] 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导学探究单】 【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 ①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 ) ②其脆易泮 ( ) ③起于累土 ( ) 二、一词多义 1.为 ①埏埴以为器 ( ) ②是以圣人无为 ( ) ③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 ) ④为之于未有 ( )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⑥若属皆且为所虏 ( )(《鸿门宴》) 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 ⑧不足为外人道也 ( )(《桃花源记》) ⑨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庖丁解牛》) ⑩窃为大王不取也 ( )(《鸿门宴》) (11)我世世为洴澼絖 ( )(《五石之瓠》) (12)使子婴为相 ( )(《鸿门宴》) (13)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六国论》) 2.道 ①故有道者不处 ( ) ②策之不以其道 ( )(《马说》)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齐桓晋文之事》)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师说》) 3.当 ①当其无,有车之用 ( )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木兰诗》)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谏太宗十思书》) ④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鸿门宴》) 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短歌行》) 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蜀道难》) 4.复 ①复众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