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41941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4499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左传》 左丘明 烛之武退秦师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左传》相关知识及创作背景。 2.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高超的语言艺术。 一、预学检测 1 《左传》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又名_____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 》《 》并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 《春秋左氏传》 编年体 春秋 鲁 左丘明 东周 公羊传 谷梁传 2 史书体例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 等。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1、解析题目 烛之武: 退: 师: 人名,郑国大夫。 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 “烛地,名叫武的人”。 使动用法,使……撤退。 军队,秦师:秦国军队。 二、导学:整体感知 梳理文脉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2.疏通词句,初步感知。(要求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记下难点疑点。) 3.阅读全文,梳理文脉,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重要知识点: 1.状语后置句:“无礼于晋、贰于楚、佚之狐言于郑伯”。 2.重要实词“贰、军、若、是、许”等。 任务一:识记、理解一、二段重要知识点。 状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 贰于楚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晋无礼” “于楚贰” “于郑伯言” 重要实词 且贰于楚也 ( ) 晋军函陵 (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 ) 是寡人之过也 ( ) 许之 ( ) 从属二主 驻扎 如果 这 答应 三、互学:研读文本 故事发生时秦、晋、郑三国的地理形势和战争形势是怎样的? 春秋时期形势图 任务二:理解、探究烛之武的选择。 烛之武年轻时曾经受冷落,现在国家烽烟四起,他该如何抉择? 从烛之武的抉择看出其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毅然受命、爱国。 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难免委屈且溢于言辞,以至于用“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以国家为重,以大局为重,深明大义,毅然受命。 个人国家同频振,私利国运相偎依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落墨于《韬铃深处》的这句话可谓是烛之武真实的写照,夜槌而出,以退强秦,挽大厦于将倾,不为个人私利,只为国家安宁,我们既惊叹于其过人的才能,亦为其一腔报国丹心所折服。"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的确,国家与个人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两者同频共振,相偎相依。 任务三:识记、理解三、四段重要知识点。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