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52801

4.2 权力行使 注意界限 课件 (共24张PPT,2个视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 法律与生活

日期:2025-11-2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819619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法律,必修,选择性,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4.2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01 民事权利有限制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PART ONE 案例导入 4.2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思考:有人认为,“大学生有游玩的权利,而且还能给当地带来经济的发展”,为什么要“叫停”呢? 权利行使中要注意哪些界限? 01 民事权利有界限 4.2.1 民事权利有界限 议题情境 11月8日晚,郑州往东出城的金水东路、郑开大道等道路交通出现长时间拥堵,当晚因夜骑参与人员众多,郑州警方临时对相关道路采取了机动车禁行的措施,而大量的人员和共享单车往开封集中,又让开封不堪重负,官方不得不发出“青春要passion(激情),更要平安”的声音,倡导骑行不要扎堆。 当“夜骑开封”由几位女大学生的创意行动发展为几万人的集体模仿,所谓“青春的放肆”便成为社会不可承受之重:安全问题,扰民问题,单车企业的损失,公共资源的消耗,都使“叫停”成为一种必然。 民事权利有限制 01 探究与分享 林某在某电商平台注册了一家店铺,并通过了实名认证。云某通过网络在该店铺订购了一条某品牌的裤子。收到货品后,云某发现货品与网页宣传不符,就发表了买家评论并给予差评。之后,双方为此产生争议,云某又追加评论,谈了自身感受。林某对此大为不满,向人民法院起诉云某侵害名誉权。 你在网购时给过差评吗?你认为云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民事权利有限制 01 权利 民法强调对权利的保护,权利意味着人们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一行为的自由 民事权利限制的内容: 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 01 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02 民事权利有限制 01 对人身权的限制: 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是为侵害名誉权,(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 但是,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民事权利有限制 01 探究与分享 在作业中引用了他人文章的一大段话。 从同学那里拷贝一份应用软件,安装到自己的电脑上。 从网上找到一首流行歌曲,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一篇某当代作家的散文。 以上行为是否侵犯著作权?为什么? 民事权利有限制 01 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在著作权上表现明显: 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 作品的合理使用: 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权利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 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仍须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 民事权利有限制 01 作品的合理使用: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为报道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改编、汇编、播放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 ………… 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报刊转载其他报刊已经刊登的作品。 在为实施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