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精准破解诗歌比较鉴赏 ———四维定位法 导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思考:这两首诗都写了‘ 登高望远’ ,但为何陈子昂‘ 独怆 然而涕下’ ,而王之涣却要‘ 更上一层楼’ ?它们的根本不同在 哪里? 同学们的感知非常敏锐,但感觉是零散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套名 为 ‘四维定位法’ 的系统方法,像一位熟练的外科医生,拥有‘形象、语言、技 巧、情感’四把精准的手术刀,能让我们游刃有余地解剖任何诗歌比较难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从形象、语言、技巧、情感四个维度解读并比较诗 歌的方法。 2.学会使用“诗歌比较分析卡”梳理要点,并能用“总-分-总” 结构规范作答。 新知探究:四维详解与经典案例剖析 维度一:形象比较———观其“画” 核心概念: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事物形象。意境是意象 组合营造的整体氛围。 分析切入点: 意象的选择(哪些景物?) 意象的组合方式(如何排列?) 整体意境的营造(给人什么感觉?) 新知探究:四维详解与经典案例剖析 示例一:同是秋思,境界各异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同是秋思,境界各异 思考:马致远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感觉?组合在一起形 成了怎样的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衰败、凄凉、毫无生气 萧瑟、孤寂、令人断肠的 思考: 白朴用了哪些意象?哪个意象是关键?(“飞鸿”)它带来了什 么变化?整体意境如何? 孤村、落日、轻烟、老树、寒鸦、飞鸿 打破了画面的静止,带来一丝动感与远意 虽有萧瑟,但更显闲适、疏朗 同是秋思,境界各异 马曲:前三句纯用名词并列“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意象密集、衰败、压抑,无一不指向凄冷与孤寂,为末句的抒情蓄足了 力。 白曲:意象同样丰富,但色彩明丽,层次分明。“孤村、残霞、老树、 寒鸦”略有萧瑟,但旋即被“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一派斑斓 的秋色所冲淡,并缀以“一点飞鸿”的动态,画面疏朗、丰富而有生机。 总而言之,马致远笔下的秋,是游子心中愁苦的秋、主观的秋;白朴笔下的秋, 是诗人眼中静美的秋、客观的秋。前者以情驭景,感人至深;后者以景成画,韵味 悠长。 新知探究:四维详解与经典案例剖析 维度二:语言比较———品其“味” 核心概念:品味诗歌的炼字、句式与整体风格。 分析切入点: 炼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句式(整齐还是参差?) 语言风格(整体感觉是豪放还是婉约?) 新知探究:四维详解与经典案例剖析 示例二:一字传神,风味迥然 泊船瓜洲 玉楼春·春景 王安石 宋祁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一字传神,风味迥然 思考:王安石的“绿”字好在哪里?这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追求? 形容词动用,化静为动,写出了春风的活力与生命的生长感, 过程性、画面感极强。 精警简练,千锤百炼。 思考: 宋祁的“闹”字好在哪里?这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风格? 通感,化视觉为听觉,写出了春意的喧腾、繁盛与热烈,极 具表现力。 绮丽生动,感官冲击力强。 一字传神,风味迥然 王安石诗:整体语言简练、深沉。前两句写近而思远,暗含去国怀乡 的复杂心绪;后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