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55624

【二轮复习】第四部分 第三章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导与练)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5次 大小:1518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中,阅读,文阅读,现代,语文,二轮
  • cover
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导与练丨 第三章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 地把 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得 以发散。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 中悟出 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 ,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 3 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霄中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 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我们在较量中丰富了 3 自己,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 糕,可以同享美味;阅读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 。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你如果不听,他也不 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 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 的抚慰,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诧: ②蜕: ③啜: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千方百计 潜移默化 顶礼膜拜 窃窃私语 B.处心积虑 耳濡目染 奉若神明 窃窃私语 C.千方百计 耳濡目染 顶礼膜拜 窃窃私议 D.处心积虑 潜移默化 奉若神明 窃窃私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B.你如果不听,他就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C.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D.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 1945 年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新民报·晚刊》发表了他的《沁园春·雪》,轰动山 城,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纷纷赞叹毛泽东的气魄、胸襟、豪情与才情。②在重庆的一次聚会上, 3 3 3 3 - 240 - 丨第四部分 语言运用丨 诗人徐迟见到毛泽东,便向他请教如何写诗,毛泽东没说什么,只是在徐的小本子上写下“诗言 3 3 志”三个字。③这三个字出自《尚书·尧典》,概括了诗词最本质的特征,被历代诗人们奉为吟诗 3 填词的圭臬。 3 3 “志”,即志向、志气,信仰、理想,精神、情怀。“志”有大小, ( 1) ,大则天下之忧乐。 在毛泽东的诗论中,“志”和“气”是统一的,有“志”而不能达,则“气”生。司马迁认为《诗》 三百篇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毛泽东引申开来解释到,“发愤之所为作,心里没有气,他写诗?”他 还说,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都不是因为稿费、版税, ( 2) 。④“气”是内 心的愤懑、怨恨、怒气,都属于“志”,或是“志”的表露、“志”的延伸。当然,这“志”在毛泽 东那里,既包括抑郁不平之气,也包括慷慨豪迈之气。 有气则有了《诗经》,有气便有了《离骚》,有气而有了毛泽东惊世骇俗、气壮山河的诗篇,诗 自然也就成了毛泽东独具威力的战斗武器。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中加点的成语“洛阳纸贵”可以换成“蔚然成风”。 B.②句中的“诗言志”,引号在文中起到了特殊含义的作用。 C.③句中加点词语的读音为 g uī niè,在文本中意为准则或法度。 D.④句中“‘志’的表露”与“‘志’的延伸”两个短语可以调换顺序。 5.关于尾段内容,下列理解赏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