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55634

【二轮复习】第五部分 第二章 图文转换(图表、思维导图)练习(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导与练)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6次 大小:1667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阅读,文阅读,现代,语文,高中,练习
  • cover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导与练 第二章 图文转换(图表、思维导图)练习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①由于涉及较深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物理知识,② 老师教学时往往不解释,③然而解释的也多有误会,④说应该是“白烟”,⑤李白可能因为欣赏瀑 布太久眼花而看成紫色造成的。 1200h 1000H 赵 800 紫外 600 400 学 200H 绿黄橙红红外 0300 400 500600 700 波长/2.nm A,得先从光的传播说起。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波长不一的单色 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当它进入大气层后,会跟空气分子、尘埃、气溶胶等介质相撞,从而产生散 射。散射强度与波长成反比,()秋高气爽或雨过天晴,大气中的尘埃和气溶胶较少,阳光在大气 分子强烈的散射下,蓝光和紫光散射到四周甚至布满天空,而人眼对蓝色更加敏感,对紫色感觉次 之,所以天空看起来呈蔚蓝色。 有人会问,B,李白为何不写成“生蓝烟”呢?一是很可能李白观看瀑布时,由于特殊的 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香炉峰上气流分子的直径和紫光的波长差不多,所以散射光中紫光最强,散 射最多,很容易被人看到。二是相对天空而言,香炉峰距离观察者更近,更容易看到紫光。 1.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根据图中信息,请在括号内填入一个包含并列关系的语句。要求对红光、蓝光和紫光的特 -256- 丨第五部分图文转换I 点进行比较,表达简洁流畅,符合语境。 (2024·山东潍坊·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是说冷了就加衣吗?那为什么有时多穿几件衣服反而不如少穿来得暖和? 由于人体和外部环境存在温差,我们的身体时刻在产热也在散热。① ,产热速度 跟不上,我们就会感到很冷。因此保暖的本质,② 最好的方法,就是往身上包裹一些 热导率比较低的材料,羽绒、羊毛、棉等都是常用在保暖衣服中的材料。【甲】 对于一件衣服而言,除了本身的热导率要够低,它还需要能在面料表面制造适当厚度且稳定的 空气层,才能取得良好的保温效果。【乙】我们穿的衣服,除了衣服材料本身的纤维间可以存储空 气,层与层之间的空间也可以储存空气。那是不是层数越多,③ ,整体的保暖性也就越 强了呢? 事实上,空气层太厚会使空气层内外产生明显的温差,这就会导致空气流动,产生热对流。① 而一旦产生了热对流,热量就会加速流失。此外,层数太多还会把空气层挤薄。当层数超过某个 值,②衣服层与层之间的空气存量会随着衣服层数的增加而散失,③想要保暖的愿望会背道而驰。 所以,想保暖别穿太多层,也别穿太紧,尤其是外套要稍微宽松一些。 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3个字。 5.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世界上热导率最低的物质,是静止的空气。”这句话放在【乙】处比放在【甲】处更 合适。 B.①处中“一旦”一词,引出“热量就会加速流失”这一结果的条件一产生热对流,增强 了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C.②处中应将“散失”改为“减少”。 D.③处中的成语“背道而驰”使用错误,应替换为“适得其反”。 6.热导率(导热系数)是衡量材料传递热量速度的指标。请根据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的理解, 参照下面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一条概括性结论,不超过35个字。 不同材料的热导率 材料类型 热导率/(W(m·K)-1) 铁 80.2 水 0.599 棉 0.071 羊毛 0.055 羽绒 0.048 静止空气 0.026 -25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