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导与练丨 第二章 信息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突破 一、信息类文本选择题考点分析 1. 考点一:理解与分析。 信息性文本第一题的要求往往是判断“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第二题的要求往往是判 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选项,二者都是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能 力。 2. 考点二:论点与论据。 第三题往往是判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某段观点”,即关于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二、信息类文本选择题转述方式 1. 概括式转述:从一大段文字或一个较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语,重新组织成一个相对短小的句 子,将原文具体的表述加以抽象化,提炼其本质内容,使之上升到一般认识。 例如 2022 年全国乙卷第 1 题 A 项:“三体交融” 指叙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视角,带领读者跟 随人物进入叙事情境。 原文为“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 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选项是对原文的概括式转述,准确地提炼了关键信息,与原文语意一致,该选项正确。 2. 具体式转述: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述,是对原文某一个概括性观点 和结论的例证,具有阐释的性质。 例如 2023 年新高考 I 卷第 3 题 A 项:“粮食优先” 智库的工作人员塔尼娅 ` 科森在谈到安第斯 山藜麦种植者时表示:“坦率地说,他们厌倦了藜麦,因此开始购买其他食物 。” 原文提到“ 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选项中塔尼娅·科森所说的内容就是对原文中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想换口味这一抽象观点的具体举 例,该选项能够作为论据支撑原文第二段的观点。 3. 同义变式转述: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原文语句内容进行重新表述,包括因果倒置、条件与 结果转换、变换主体重组句子、长句与短句互变等形式。 例如 2022 年新高考 Ⅱ 卷第 2 题 A 项:现有汉学书目的统计表明中国学者作为典籍翻译主体的 比例并不高,这与我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的时间相对较晚有关 。 原文为 “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的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 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选项中“中国学者作为典籍翻译主体的比例并不高”是对原文“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 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的同义变式转述,二者语意一致,该选项正确。 - 006 - 丨第一部分 信息类文本阅读丨 三、命题者在转述时设置错误点常用手段 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局部 内容等做正确或错误的转述。通过对原文重要信息的重组、变形、转述、概括、解说等来命制题目 选项。即通过删、添、调、改、漏、凑等六种手段来设置错误点。 ①删:删减。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 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但注意:有时删后句意的影响并不大) ②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③调:调换。调换词语(概念)从而造成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但是有时调换词语后语意并没有变化) ④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 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⑤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 了另一方面。从而造成片面理解。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⑥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