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tiǎn cuì ———【清】李元度 屈原列传 司马迁 壹 知人论世 司马迁,字子长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因替李陵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 本纪 全书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世家 列传 表 书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贰 知识补充 屈原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代表作有《离骚》《九歌》《天问》等。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出身贵族,才能突出,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被楚怀王疏远。 “楚辞” 《楚辞》 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后世诗歌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叁 文本疏通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见识 知识 记忆力 职位仅次于令尹,有规谏皇帝、举荐人才的职责 偏义复词 熟悉 外交辞令 接待外国使节 谋划计议 信任 屈原,名平,是楚王的同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知识广博,长于记忆,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计议国家大事,以发号施令:出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的,用来“别婚姻”。后来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称号就变成“氏”,用来“明贵贱”。 本文中“楚之同姓”指的是同姓、不同氏。有关资料表明,楚王的祖先姓“芈”,氏是“熊”。屈原的祖先熊瑕封在“屈”,就以封邑“屈”为氏了,屈原担任的“三闾大夫”就是管理“屈、景、昭”这三个氏的官职。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官阶职位相同 制定 说别人坏话 国家的重要法令 嫉妒 写作 同意 上官大夫和屈原地位相同,想争得怀王的宠爱,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撰写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想强取这份草稿,屈原不同意。于是上官大夫就向怀王馋毁屈原说: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没有谁 自夸 炫耀 疏远 “大王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