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60498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3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391686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瀚《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燕歌行 高适 感征战之苦 品卫国之情 任务一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高适(约700-765),字 , 朝诗人,渤海郡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与岑参并称“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走近作者 后人把高适、 合称“边塞四诗人”。 达夫 唐 高岑 岑参、 王昌龄、 王之涣 解读题目 燕,古国名。古燕国所在地,位于我国东北部。 歌,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行,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样,只是表示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大多是七言。 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小序的作用: 研读小序 公元738年 主将,指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张守珪。 定语后置的标志 给……看 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材作诗词,作为酬答。应和,唱和。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于是应和了一首。 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和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提供了环境背景。 开元十五年(72,3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732),信安王李祎(yi)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在东北边塞军事上,下过一番功夫。 开元二十一年(733)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736)年,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虜所敗”。二十六(738)年,张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陀罗假以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击叛奚余党,初胜后败。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故写此篇。 创作背景 任务二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初读感悟 横行 xíng 金 chuāng 旌旗 jīng 旆 pèi 单于 chán 腓 féi 玉箸zhù 蓟北jì 飘飖yáo 功勋 xūn 逶迤 wēi yí 碣石 jié 明确字音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诵读诗歌 理解诗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第一层:出征 1汉家:汉朝,唐人写时事,常托于汉代 2烟尘:烽烟和尘土,指代战争,古时燃烽烟以报边警 3残贼:指残忍暴虐的敌寇 4横行:纵横驰骋 6颜色:俗语给面子,赏脸,意指格外器重优待。 7 :撞击。 8伐:敲击 9旌旆:旗帜 10逶迤:舒展的样子 5非常:特别,不一般 “飞”字体现了军事形势的紧张,而“照”表现了敌人的来势凶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