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57004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6年9月 高三语文 文言文笔答题得分策略浅析 讲座课件(21张)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1482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北京市,得分,21张,课件,讲座,浅析
  • cover
课件21张PPT。 文言文笔答题得分策略浅析 文言文笔答题得分策略一、读懂文章 二、学会做题一、读懂文章 1. 辨明文体 2.读懂字面意思———表面懂 方法:疏通字词句 3.读懂读透文章内容———真正懂 最核心的是: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 写作目的 方法: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 的阅读方法 读懂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方法: 此类文章内容写的是: 人(言行举止)、事(事件发展脉络) 读懂此类文章的方法: 分析人物和情节 获得启示的办法 : 分析人物和情节 例文:2016年北京卷高考题 1.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并确定最主要的人物 齐桓公 管仲 楚国国君 衡山国君 ? 2. 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齐桓公想要降服楚国,但是担心自己“力不能过”,即打不过楚国,所以问计于管子。 3.事件的结果怎样? 最终,齐桓公和管子一方不战而胜,楚国降齐,衡山国奉国而归4.从原文中找出人物的言行举措,用旁批法进行分析,进而获得启示 旁批:人物做事的特点,行为的目的、效果,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管仲 目标:降服楚国令人载粟处芊之南 结果:高价卖粮,三年而楚服 “ 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 “楚可下矣”有前瞻性 诱使楚国 预见性 放弃农耕不惜成本 诱使楚国 放弃农耕人物特点 目的生鹿二十,金百斤。什至,金干斤通盘考虑 做好前期 多重准备 准备令中大夫载钱……求生鹿于楚令左司马……铸钱于庄山 令桓公与民……藏谷十之六 行为举措建议:公贵买楚国之鹿最终赢在“粮食”上小结:1.管子最终获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楚国缺粮,百姓降齐者十分之四 2.概括管子的策略是: 表面上贵买楚国之鹿,实际上诱使楚 国放弃农业生产,使楚国因缺粮而降 服齐国。 3.从管子身上获得的启示是: 获得的启示从管子的角度: 1.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 2.深谋远虑、眼光长久,才能获得可持续/长久的发展。 3.遇到问题时,不正面迎接或迎击、不要一味地固执,而要学会灵活变通,采取侧面的、多样的做法等,最终成功解决。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不同的敌国采取不同的策略。 除了可以从主要人物身上获得启示,还可以从次要人物身上获得启示 问于管子: “……为之奈何”(两次)知人善任 从谏如流桓公曰:“喏”(两次) 上下团结一心公即使人买生鹿桓公行为举措 人物特点结果:不战而降服楚国 获得的启示从齐桓公的角度: 1.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虚心听取臣下建议等。 2.君臣上下一心是获得成功的保证 行为举措 人物特点 “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 重视金钱等 “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眼前利益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 放弃农业 舍弃根本 楚王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小有所得 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 长远利益受损 结果: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楚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获得的启示从楚国国君的角度: 1.不可贪图小利、不可因眼前小利而因小失大。 2.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 总结 读懂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方法 1.理清“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 2.逐句分析,结合目的、结果等信息综合理解人物的言行举措。 3.文中写了多个人物时,一定要理清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并首先从主要人物入手分析。 4.次要人物时文章内容的补充,也可以从他们的角度进行分析。 谈启示 1.可从多个角度切入,就这则故事来说,是从不同人物(的处事态度)入手。 2.能够首先抓住最主要的角度。 二、学会做题 1.点评学生答案2.总结做题时的注意事项学会做题,有这么几点必须做到: 一、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 1.限定性要求: 哪些启示:“哪些”二字意味着,启示应该不止于一点,至少两点 启示:意味着不是简单概括文章内容,而是由事件中归纳出合理的道理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意味着要求先概括叙述事件,再从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