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70103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3349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字正音 知识整合 学习目标 1. 能借助工具书与注释翻译文章,能流利背诵,准确默写文章。 2. 通过诵读发挥想象,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及梦境所蕴含的精神追求。 3. 体会李白在梦境中寄寓的深沉的感叹。 解题———梦游/ 天姥/ 吟/ 留别 梦游:梦中游历。 天姥:天姥山,所梦内容。(游仙诗) 吟:乐府歌行体的一种,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 不拘一格。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 鲁诸公》 神话是众人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 ———坎贝尔 一、为何而梦? 二、梦游所见? 三、梦醒如何? 为何而梦 诗人为何要梦游天姥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 南倾 。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 第 一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 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实在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 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 蔽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 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天姥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联想对比 微茫 ——— 或可睹 以虚衬实 正面 描写 连天向天横 夸张 高大 雄伟 拔 五岳 对比 掩 赤城 倾 天台 夸张 侧面 描写 诗人“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点拨】以虚衬实,引出写作重点。“烟涛微茫”的瀛洲与 “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 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 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 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想法。 “越人语山”,通过“瀛洲”“烟霞”等衬托了天姥山的神奇、高 大,通过“天”“五岳”“赤城”“天台山”等进行对比, 用“信”“或”“连”“横”“拔”“掩”“倾”等词语和极度的 夸张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激发人们的神往之情。 诗 人 为 何 提 到 “ 谢 公 ” ? 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以为 能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 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京城权 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 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 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临行作本诗。 人生经历 仗剑去国 初入长安 奉诏入京 奸佞当道 坐李璘罪 辞亲远游 无功而返 供奉翰林 赐金放还 流放夜郎 溘然长 (725) (730) (742) (744) (757) 逝(762) 诗 人 为 何 提 到 “ 谢 公 ” ?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 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 到威胁,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 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厌恶 现实、鄙弃俗世,寄情梦境、仙界的感情。 第三段 梦醒所叹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 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 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 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过日子啊! 思考:“梦醒所叹”这一部分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梦游之因? 理解主旨诗句 诗歌末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两句反映了诗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