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70131

10.2《师说》课件(共4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40458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10课 编 版 高 中 语 文 教 材 必 修 上 册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落 实以第一段翻译,概括主要内容,背诵第一段。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朗读和问题探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训练思辨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01 导入与背景 情境导入 《宋史-杨时传》: 程 门 立 雪 “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 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 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尊师重道的历史瞬间 这便是 “程门立雪” 的典故。杨时已是不惑之年,面 对老师依然毕恭毕敬,其诚心求道的精神,穿越千年, 仍是我们尊师重道的典范。此故事不仅是个人的美德, 更引出了对“师道”的思考:何为师?为何尊? 韩愈其人其世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 古文运动 倡导者,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赞其“文 八代之衰”,其文以“文以载道”为核心。 中唐时期,佛老盛行,儒学衰微,师道不彰。 大夫阶层普遍存在尊“家法”而鄙师的心理。韩 力倡师道,触犯流俗,其勇气与担当,正是《 说》诞生的时代背景。 古文运动 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 运动。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 一”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 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 ,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 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 秦两汉散文文法。 写作背景 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 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 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当时 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 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可以为官。因 此,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 着尊“家法”而鄙师的心理。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 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 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 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 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 02 文本解析 解题 “师说”解说关于“从 师”的 道 理 。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 韩愈《马说》 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 周敦颐的《爱莲说》 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说 ”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 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 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说”体特征与题解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 《马说》 借千里马不遇伯乐,喻人 《爱莲说》 《捕蛇者说》 借捕蛇者之口,言苛政之害 以莲自况,言君子品格。 才埋没。 。 《师说》 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是一篇针砭时弊、论述师道的议论文。 听读正音 正字音 句读 ( dòu) 或不焉 ( fǒu) 经传(zhuàn) chuán 近谀 ( ) 老聃 (dān) 传道( ) yú 李蟠 ( pán ) 苌弘 (cháng) 无少(shào) 择师而教之 ( jiāo) 不耻相师(xiāng) 请解释文中 画特殊符 号的 词语(·表示通假字 ,⊙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 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 求学的人 用来……的,凭它 (他)来……的 同“授”,传授 固然,本来 跟从并且 意动用法,以……为师 学习 表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