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70982

10.2《师说》课件(共5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248186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墨香传道,桃李满天下。 韩愈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 【导入新课】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知人论世】 韩愈“三岁而孤”,随兄嫂颠沛流离,25岁第四次参加科举才登进士第;因他常犯颜直谏,屡遭谗害与贬谪,仕途多有不顺。贞元十八年(802),韩愈终于通过吏部铨选,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师说》即作于此时。后又任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知人论世】 唐宋八大家 韩 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 洵 苏 轼 苏 辙 王安石 曾 巩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文学常识】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古文运动】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之前学过的《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解析题目】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较,“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 “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解析题目】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当时正值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儒学式微,佛道思想盛行,士人风气浮躁,求学风气日下。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深感于当时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轻视与教育的荒废,于是挺身而出,撰写《师说》,旨在重振师道尊严,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写作背景】 句读( ) 或不焉( ) 近谀( ) 欤( ) 郯子( ) 苌弘( ) 老聃( ) 子蟠( ) 经传( ) 贻( )之 dòu fǒu zhuàn dān pán cháng yú tán yú yí 【重点字音】 解读第一自然段 (一)解释词语,疏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