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掌据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②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①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方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②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 方法目标 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 本单元编写了《曹秽论战》、《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古典散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3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名式现象。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用典故,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可曾了解“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故事呢?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故事结果“百官荒废,诸候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幕”。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设计意图:引用“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破题导入,请同学们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的这个“兼语短语”的破解,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活动2【活动】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来表达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二)课文中的“比” ①类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国事”,私,畏,求) ②详比、略比(如:“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侧比、正比(如:“三问三答”侧面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设计说明:“一字经纬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对课文理解由点及面,力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活动3【活动】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迁移 ①结合课文,分析邹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思考,邹忌是如何向齐王纳谏。 ②分析齐王这一人物形象。齐王纳谏效果怎样?臣民怎么进谏? ③总结,补充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请同学们谈所了解到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 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应该怎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意思。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迁移中达到本课要达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标。在互动中进往创作探究性学习。) (三)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