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527180

音高、唱名、手势 素材

日期:2025-04-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视频 查看:68次 大小:357339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音高,唱名,手势,素材
    固定唱名法 将音名C、D、E、F、G、A、B,分别唱做do、re、mi、fa、sol、la、si,固定不变,不依调性调式的变化而改变唱法,这种唱(谱)法叫做“固定唱名法”(也就是说,各音名的唱名是固定的)。 各音名的音高是固定的,在键盘和小提琴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再把它们的唱名固定下来,这样,它们的对应关系就都固定了,所以,当你看到谱上的音,就会立刻想到它的唱名、在小提琴上的位置,所以,这种唱法对学乐器(特别是钢琴和小提琴)非常便利。 遇到变化音(升、降音),其唱名也不变,只是在唱(或拉奏)的时候,要按照要求升高或降低半音,也就是说,有了升降号,音高变了,它的唱名仍不变。 柯尔文手势的介绍 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JohnCurwen,1816–1880)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基本作用  ———柯尔文手势”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教师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引导学生观察手势掌握音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运用恰当的手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识谱教学中,并不一味地强调这个音符应该唱多高,那个音符应该唱多低,而是恰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由于音符的不同所用的手势也就不同,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新歌教学时让学生在老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这样边唱边动学生们很感兴趣,于是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地减弱了,并且音准的准确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内心听觉训练   教师不出声歌唱,仅仅用手势表示出一个个短小的乐汇片段,要求学生唱出它们的音高,做内心听觉的训练。   例如,老师用手势做出:5653,6163,让学生边看边记但是不准唱出声音,当老师每做完一组之后,再让学生唱出这一片段,练习时教师可以哼唱出各片段第一个音的音高,然后让学生边看老师手势边唱,或自己做手势唱,如果学生音准教好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唱。长期训练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培养学生的音准。 音乐记忆训练 教师还可以利用手势的配合,与学生做即兴的卡农(轮唱)练习:教师即兴地慢唱旋律,并伴随着手势,学生在教师歌唱两拍后模仿,做二声部卡农,锻炼音乐记忆。学生也会在这样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到极大的乐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