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529789

历史七年级上京改版第7课《战国七雄》教案2

日期:2025-10-0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45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七年级,上京,改版,7课,战国七雄
  • cover
第7课 战国七雄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观察地图,说出战国七雄的 出卷网名称和地理方位,初步培养学生辨识历史地图的能力。分析古人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培养对历史事件作简单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读历史地图,了解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社会环境背景。通过合作、讨论学习商鞅变法,研习历史文献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领会肯于改革的创新意识和威信发现深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都江堰 难点: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新理念下的讲授法、自主—探究—合作式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幻灯 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有认知入手,难易适度。) 师:展示春秋与战国形势图 生:对比、找不同。 (设计意图:试图能力的训练。) 师:展示战国形势图 生:说出战国七雄 (设计意图: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生:划出战国七雄简图 师:引领学生记忆战国七雄 生:竞赛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一画和记忆竞赛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以及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师:展示课堂讨论 在诸侯征战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最终的霸主? 生: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合作解决稍有难度的问题,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并过渡到下一子目。) 师:为了富强自己的国家,壮大实力。各国纷纷展开变法。其中最重名的是商鞅变法。 展示资料,提出问题:从这段材料中得到哪些信息? 商鞅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便从魏国来到秦国. 出卷网他一连几天向秦孝公讲述变法强国的道理,秦孝公喜听不厌.但是秦国的旧贵族公开反对变法,他们说:唯有效法古人,才不会犯错误;只要遵循旧的法度,就不会产生奸邪.商鞅针锋相对,批驳说:商汤和武王就是改革古法,才取得天下的,夏桀,商纣王却守着古法而亡国.商鞅的见解坚定了秦孝公变法的决心. 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师:展示“想一想” 你认为商鞅应该在哪些进行变革? 生:畅谈 (设计意图:依据史实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商鞅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 展示变法内容 生:讨论每一项变法措施的的作用并阐述。 (设计意图:依据史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展示资料 变法充满了新旧势力的斗争.太子的两个老师鼓 出卷网动太子故意触犯新法.商鞅毫不退让,公开治这两个人的罪,一个被割掉鼻子,另一个脸上被刺了字.后来,秦孝公死去,太子即位,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残忍的处死。 这则资料给你那些触动? 生:谈感想。 (设计意图:体会变法的、改革的艰难、曲折。感悟商鞅的执著的变法精神。) 总结:这一节课给你感触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生:畅谈。 (设计意图:从不同学生注意的焦点不同这个角度出发,互相交流,只是互补。) 战国七雄(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观看fla 出卷网sh《围魏救赵》、讲述长平之战的过程,了解历史事实,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兼并战争的历史作用。通过铁制农具、牛耕和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的学习,了解战国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培养从历史发展线索中寻求发展趋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flash动画使学 出卷网生清楚“围魏救赵”的过程,通过学生讲故事、说成语完成对长平之战的学习。学生分组探究都江堰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在合作中解读都江堰工程的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学习,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 2.教学难点:兼并战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三、教学方法 以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