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37498

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段分析-第一单元_人教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67次 大小:151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段分析,分析,第一
  • cover
《我们的民族小学》 1.课文层次清楚,按照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这样的顺序写的。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的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一个同一个地方走去。描绘出众多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各民族小学生共同学习成长。 (3)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文末点题。 2.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和人物的心情。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21教育网 《金色的草地》 1.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 “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2·1·c·n·j·y 这句话在全文中最为精彩有趣,活画出两个活泼儿童以蒲公英为游戏的顽皮、嬉戏场面。其中的“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和“弟弟也假装打哈欠”两个关键词语更突出了二者的活泼、顽皮。 2.语言优美,再现的景色奇特美丽。 (1)“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21世纪教育网 (2)“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爬天都峰》21世纪教育网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脉络分明。 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 2.以人物的语言结尾,点明中心,发人深思。 如: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变化。 本文人物的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鼓舞、坚定决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如,第一次对话看似简单,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两句问话“你(您)也来爬天都峰”和最后的决定“咱们一起爬吧”就揭示了人物思想的起伏斗争。 《槐乡的孩子》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 如:“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又如:“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去了。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到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这段话是描写孩子们的劳动场面,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把孩子们以苦为乐的情形表现了出来。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