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65058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日期:2024-06-2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60025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加减消元法,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件24张PPT。2.3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教材分析(二).目标分析(三).教法学法分析(四).过程分析(五).评价分析目录 本堂课:“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九 年义务教育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一 课时。它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之一,同 时也是后继课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和某些二元二次 方程组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一 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重点: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根据方程特点灵活选用简便方法. 学生已经学会了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 组,理解了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 思想是“消元”,即化二元为一元。我们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来学习加减消元法。该班学生进取心强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已初步养成了与他 人合作交流和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2.重点与难点3.从学生的情况来看 (1)使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2)能应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主动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能用加减消元法将 把“二元”化归为“一元”,从而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 成功的体验,并感悟数学中的化归思想。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态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采取 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讨论法。在学生的学 法上,积极指导学生观察各未知量前面系数的 特征,只要将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 相等的值后即可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同时在 运算中归纳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三.教法学法分析四.过程分析(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三)尝试反馈,巩固新知;(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五)小结归纳;(六)布置作业。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口答)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练习)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并检验所得结果是否 正确? 问题:参考答案由练习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入了新课题! 1. 通过(一)中的第(2)题的这个方程组, 介绍加减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和解题过程。在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方程组中未知数 系数的特点。通过观察让学生说话,在两个方程 中 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在两个方程中 的系数 相等;让学生自己动脑想一想;怎么消元比较简 便,然后引出加减消元法。(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比较上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是 代入法简单还是加减法简单?(2)在什么条件下用加减消元法?(3)什么条件下用加法,什么条件下用减法?随后提出问题:这几个问题,可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某些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 2.例题讲解 课堂练习:小结: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条件是 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例1.解方程组解法:示范解答(分组练习并把学生的解题过程在投影仪上显示)例2.解方程组 (2)如何转化可使某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相等? 提问:(1)上面的方程组是否符合用加减法消元的条件?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然后老师点评。归纳: 如果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的绝对值都不相等, 可以在方程两边都乘以一个适当的数,使两个方程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然后再用加减消元.加减法消元的步骤为:(1)变形,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2)加减消元;(3)解一元一次方程;(4)代入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方程组的解.2.讲完加减消元法后,通过两个例题加以巩固。 这两个例题由浅入深,讲解时也先让学生观察 每个方程组中未知数系数的特点。然后让学生 说出每个方程组的解法。例1由老师板书,例2 让学生上黑板板书,然后老师讲评。 在完成例1后,我布置了3个练习,让同学们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