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2517

语文教材中的古代年龄称谓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90844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语文,教材,中的,古代,年龄,称谓
  • cover
课件44张PPT。语文教材中的古代年龄称谓课件制作:骆剑 20090226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现将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年龄称谓图解如下。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背负小儿用的布兜和系带。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论语?子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襁褓指2—3岁的儿童。 孩提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又称为龆龀(tiáo chèn),指儿童换牙。齿龀 《愚公移山》: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指幼年儿童。郑玄:“总角,收发结之。”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总角垂髫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十岁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少女十三四岁。语出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年华 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笄 jī即簪子《礼记·内则》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束发男子十五岁《大戴礼记?保傅》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均指男子二十岁。冠加冠弱冠因此男子二十岁也称冠岁。《礼仪·士冠礼》 “二十而冠。”后遂称男子二十岁为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孔颖达疏:“二十成人,初加冠, 体猶未壮,故曰弱。”古代男子的成年礼横扫乒坛 年方弱冠指三十岁而立之年《论语·学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而立之年 ———三十岁 不惑之年 ———四十岁 知命(知天命) ———五十岁 耳顺之年 ———六十岁指四十岁不惑之年均指五十岁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麦当娜五十岁均指六十岁花甲平头甲子耆(qí)耳顺之年 六十岁称为“耆”,进入老之境,免服劳役。 《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 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子或花甲。杜甫《曲江二首》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七十岁指八九十岁耄耋Mào dié “耄”,白发苍苍之意; “耋”,老态龙钟之意。《礼记·曲礼》 “八十九十曰耄。” 湖北鹤峰王氏耄耋姊妹指九十岁。 老人背上生斑似鲐鱼背。 tái鲐背之年 意为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 jī期颐一百岁再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