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45901

22-张可久散曲二首-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3114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可,散曲,二首,-课件
  • cover
课件28张PPT。【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正宫·醉太平】无题知人论世话小山张可久(约1280—约1348),号小山。一生坎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兴路吏。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 张可久为元代创作散曲最多的作家(小令853,套数9),朱权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明代李开先说:“元之张(可久)、乔(吉),其犹唐之李、杜乎!”【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尖削的山峰像闪着寒光的宝剑聚集在一起,悬崖上挂着一张张冰帘。倚着树猿猴哀鸣飞跃戏耍在云间。杜鹃鸟凄厉鸣叫,吐着血华,阴洞里狂风在怒吼。但是比起人心的险恶,山算不上危险。 赏析   此曲写天台瀑布的壮观,突出天台的高险,并连类取譬,针砭世情,将写景和讽世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独出一格。笔势峭拔雄健,景观瑰奇,针砭有力。末句画龙点睛,振起全篇,近乎词中豪放一派。前五句突出天台山和天台山飞瀑之险,为最后一句(“比人心山未险”)的议论作好铺垫。 最后一句是点睛显志之笔。曲文赏析: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险”: 前两句写实,突显这两种实景之险恶。 继之三句,对前两种实景作进一步的渲染烘托。猿之哀,鸟之啼,风之吼,三种声音之出现,将“险恶”的天台山渲染出更惊心恐怖的氛围。 层层深化的景物描写,酿造出一触即发的“险恶”势态,第二层写人心更加险恶便显得意味无穷。 写作特点:景物描写主旨:这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作,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作者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其意又不在“山”。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戛然而止,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写作特点:艺术构思【正宫·醉太平】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人人都厌嫌命途不顺,个个都为此见钱眼开。开篇直截了当指出“贪财”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清白无瑕者接触这“黑染缸”,一下子就被沾染变坏,行为与恶习混而为一。这两句具体说明病态社会的恶劣后果。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读书写文章成了升官发财的手段,接待宾朋的门庭变成坑人的陷阱,清正廉洁的人遭到贬斥打击,被人看作无知的糊涂蛋。这几句讽刺黑白颠倒的现象。 “胡芦提倒稳”:装着糊里糊涂,反而安全稳妥。这句看似消极,实为愤世嫉俗的反语。曲文赏析:主旨:这是元曲中感叹世风败坏、讽刺丑恶世俗的名作,对道德沦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并指出其根源便是贪财,表达了作者对其的痛恨之情,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艺术特点:本曲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喻和“鼎足对”。 鼎足对: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 本曲第五、六、七句便成鼎足对,使音节铿锵,语调冷峻,使对拜金者之卑劣无耻的谴责更加强烈,使对是非颠倒之社会现象的鞭挞更加淋漓尽致。总结:小山散曲取材广泛,举凡写景抒怀、男女恋情、叹世归隐、酬唱赠答等文人生活的各方面,几乎都有涉及,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悲叹怅恨之作。 讲究格律音韵。 着力炼字炼句。 融合诗词作法。 小山散曲讲究蕴藉工丽,对仗工整,常熔引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越调·天净沙】春 【双调·水仙子】 重观瀑布乔 吉乔吉(约1275—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