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51670

中国近现代史及世界史复习教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3次 大小:782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复习,教案
  • cover
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一)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一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6月25日。与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有关) 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输出鸦片,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 2、人物:林则徐(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3、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链接:1、从林则徐禁烟中得到的启示: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开展禁毒教育,与贩毒活动作斗争。 2、温家宝总理称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林则徐。 考点二 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与《南京条约》(1842年)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根本);中国禁烟运动(直接)。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近代史上我国主权遭到破坏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对华商品输出) ④关税协定。(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依据: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链接:1、《南京条约》中“开放”五处通商口岸与现在的“开放”显著区别:“当初”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被迫的,“现在”发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主动的。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三大变化: 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变化);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斗争任务由反封建变为反帝反封建。 。考点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英法要扩大侵略权利,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结 果:1860年,英法联军(罪魁祸首)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俄国(割占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年《瑷珲条约》(155周年)割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是割地最多的条约。 4、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考点四 左宗棠收复新疆(晚清对外战争唯一胜仗) 1、背景:19世纪60、70年代,英国、俄国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1865年, 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占领新疆。 2、经过及结果: 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1878年,除伊犁外(俄占),新疆回到祖国怀抱。1881年,通过曾纪泽的外交谈判及清政府的军事斗争,中俄两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建立新疆行省。 考点五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2、主要战役:丰岛海战(战争开始)、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日军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3、结果: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1895年)主要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华资本输出,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 ④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最远的)为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到内地) 5、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链接:1、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割占过中国领土的国家有:英、俄、日。 2、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甲午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开放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在中国开矿设厂)。 考点六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背景: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2、目的:维护列强在华利益(根本);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