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21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一、选择题 1.根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俄国欧洲部分的耕地面积增加了四分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制废除后,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 B.农奴制的废除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C.市场不断扩大的推动 D.地主和富农驱使农民在土地上劳动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中心是俄国农业在1861年后的迅速发展情况。结合题干限制“1861年后的30年间”,说明这种情况主要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形成的。 答案:A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 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分布不平衡 解析:本题所有选项都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但B、C、D三项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局限性,而A项为最基本特点。 答案:A 3.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借鉴了西欧的技术经验 C.沙皇专制的终结 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变革 解析: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后俄国仍然保留了专制体制。 答案:C 4.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 ) ①改革遇到很大阻力 ②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其改革的措施是基于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不是真正的解放者。纵观历史发展的进程,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排除②③,故选D项。 答案:D 5.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下对列宁的观点说法不成立的表述是( ) A.1861年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 B.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 C.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在壮大 D.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1905年革命的性质即资产阶级革命,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故体现了俄国1861年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造沙皇专制统治,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农奴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 “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决不会那样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材料二 当时,人们对改革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在主要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需要自由劳动力,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在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材料三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农奴的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减少了……所有条款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金……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的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不足以糊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诗文反映了什么信息?根源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俄国的改革方案有哪几种?他们的目的各是什么?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比较接近哪一方案? (3)材料三中认为“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答案:(1)农奴燃起反抗烈焰,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呼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