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6张PPT。14 阿房宫赋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能说出“赋”的文体特点,熟记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学习本文描写、议论与铺排相结合的写法。 3.分析作者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连线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他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诗歌语言流利而又清新,气势豪放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2.写作背景 杜牧所处的晚唐,政治腐败,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纥等不断滋扰,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因而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本文借古讽今,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6.特殊句式 (1)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介宾结构后置句) (2)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句) 7.熟语积累 (1)鼎铛玉石: 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2)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 (3)敢怒而不敢言: 心里虽然气愤恼怒,但畏于威势,而不敢用言语表达出来。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8.名句填空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阿房宫的? 提示: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2.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提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深刻。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