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75095

第二课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课件+教案 (4)

日期:2024-04-29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221908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美术家,中的,自己,课件,教案
    第二课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了解创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2学情分析 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 3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难点: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4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1、课件展出一组作品(出示大象的杰作),说说画面中是什么内容,感觉如何?(学生回答)这些画,看起来平常,但如果知道作者是谁,大家一定会大吃一惊! 2、告知学生是亚洲大象“帕亚”的作品,10~15分钟时间完成一幅画作。每幅售价250英镑(折合人民币4500元左右),更神奇是在英国艺术展览馆,还展出了大象的自画像。 3、课件展示“大象艺术家”作画的照片和自画像。为什么觉得大象艺术家“帕亚”了不起呢?(画得非常好!能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因此能被称为艺术家)。 小结:自画像是艺术家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自画像的出现,是艺术家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用课件展示课本中的岩画和墓室壁画作品,教师通过讲述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大象的自画像上转移到对画家的认知之上。) (二)鉴赏分析 1、怎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美术家(画家)? (能画画的、作品能表现思想、有高超绘画技巧……) 小结:不同时代,社会上的美术家的评价是不相同的。画家自己是怎样来看待自己的呢?我们除了可以通过画家传记,来了解画家外,还可以通过画家的自画像,来了解画家的内心世界。 2、在艺术家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学生看课本中作品回答) 小结:①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人生的一些看法; ②看到他们的艺术态度和艺术风格。 艺术家的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展现了艺术家眼中的自己。 1、用课件展示四幅艺术家的自画像。 (丢勒、真蒂莱斯基、金农、凡高) a、你认识这些艺术家吗?是正面还是侧面?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b、从这些自画像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2、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三)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 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四)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面?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