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76333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课件+教案 (2)

日期:2024-06-05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44731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课,追寻,美术家,视线,课件,教案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 2、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 3、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2学情分析 本课安排了了大量与学生讨论思考的内容,导入时因此我选择了几张“夜空”的图片作为导入,让学生觉得其实这个世界的物象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视觉的观察下是如此的精彩纷呈。在此基础上进入课题,体验欣赏+比较欣赏让学生切身感受课程内容,分组讨论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总结。 3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难点: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课题 课堂刚开始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这一组图片,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对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将学生引入到这节课的主题中。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选择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活动2【导入】导入总结 教师总结: 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不一样,往往能带给我们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艺术家的一些优秀作品,正是能够以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手法表现出来。虽然我们不是美术家,但通过学习,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的同时,我们也能懂得用多个角度去发现美、欣赏美。 那么艺术家又是如何在来描绘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呢?接下来开始导入书本中作品,带同学们去欣赏、介绍艺术家如何从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都能看的到物体。 活动3【讲授】进入正课 (本节课有5组对比美术作品,教师进行有选择性地灵活使用。) 体验欣赏并比较《月华图》和《星夜》: 画面表现的都是夜空的景象,和我们平时感受或记忆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回忆、体验自己对夜晚的印象。 思考提问: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题的作品,你打算怎么画?并尝试让学生口头描绘。 引导学生思考:夜晚客观的现象,但是为什么同学们对夜晚的感受不一样? 不急让学生回答,在分析两张美术作品后,在作答、总结。 回到作品,教师介绍这两张作品并让进行比较。 《星夜》凡·高:油画《星空》是在凡·高三次精神病发病以前,即他刚到圣雷米以后完成的。出于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夜晚,他看到夜空中有一个奇特的月亮、许多星星和幻想的彗星。这些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是黄色的旋涡,在天空中旋转着。它们变成为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的扩散,带动整个深蓝色的天。凡·高面对这一自然奥秘,不禁感到战战兢兢。他怀着绝望的恐怖,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这种画风不仅仅表现在风景画上,连凡·高于同年6月画的一幅《加歇医生肖像》上,也表现出来。《星空》是凡·高神志清醒时幻觉心境的产物。 《月华图》金农:是中国清代文人画家金农的作品,画面中一轮模模糊糊的月亮,中间隐隐约约是玉兔在捣药,似乎与中国古老的传说有关。画面体现出的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偌大的画面只有一轮明月,明月之外空著所有。其变形性、抽象性、隐喻性中所表现出的胆敢独造、前卫精神及他的绘画风格和那个时代的画风反差太大,这就难免不遭到传统保守势力的围攻和责难,所以金农时常表现出“圣代空嗟骨相癯”的孤独和悲哀。然而,金农对现世的种种围攻责难的态度却不是消极的。更多的是付之一笑曰:“放狂近日得笑疾,不计人间责与呵”。这种于现世以谐谑的方式与社会作依然故我的周旋、游戏,亦可谓是禅宗思想的表现。一个艺术家有了金农这样的心态,大概是无所不成亦无所不能了。 两幅图片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 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 活动4【活动】学生讨论做答 为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