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四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1.阅读本文,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与朗读中体会作家那种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学习那种谴责侵略、对被侵略与被掠夺者的同情的优秀品质。 2.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学习含义隽永、意味深长的语言。 3.学习作者带着深厚感情来描写景物的写法。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 法国作家雨果先生就《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的问题,给编辑寄了一封信,信的内容简洁至极,只有一个问号,编辑认为可以发表,也回了一封信,大家猜猜,他回的是什么?对,是感叹号!看来雨果先生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那么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看看这封信又写了什么?激情导入 【课题解析】 题目交代了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洗劫焚烧圆明园,点明了写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在信中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 生平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 代表作品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等。 名言佳句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自主预习 【字词梳理】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晨曦( ) 箱箧( ) 瞥见( ) 珐琅( ) 掠夺( ) 洗劫( ) 赃物( ) 恍若( ) 眼花缭乱(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ǐ予( ) liú璃( ) 晨xī( ) 惊hài( ) 制cái( ) dànɡ( )然无存自主预习xīqièpiēfàlánglüèjiézānghuǎngliáo给琉曦骇裁荡自主预习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眼花缭乱)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不可名状) 伟大的功绩。(丰功伟绩) 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都没有了。 (荡然无存) 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独一无二) 宏伟美丽,气势宏大。(富丽堂皇)自主预习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这是一封公开信,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明确文章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交流点拨】本文赞美了空前绝后的圆明园和谴责了英法两个强盗对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全文分两部分:一部分(1):交待写作缘由,回述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二部分(2~10):赞美圆明园,谴责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自主预习1.速读课文,看看雨果先生对这件事到底是怎样评价的?圈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交流点拨】本来巴特勒上尉想借雨果的大名好好在歌颂一下自己“赫赫的战功”,所以让雨果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可谁想雨果却这样认为“美丽的东方,有一个美丽的圆明园,有两个无耻的强盗,用无耻的手段将这美丽摧毁”,对此,雨果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合作探究 2.“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交流点拨】这是对圆明园的赞美。运用比喻,说明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的杰作。 3.重点分析并赏读:“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交流点拨】运用反语,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进行谴责和讽刺。合作探究合作探究4.想一想,同学们,雨果之所以可贵,你们认为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 【交流点拨】可贵在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板书:正直无私) 他能够把政府和人民分开来看。我们想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