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37569

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06-20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626377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梁山伯,祝英台,课件,教案,素材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2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有一 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学习自主性不太强,基础较薄弱, 通过七、八年级的精心培养,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 惯。语言文明,思想健康,积极、认真、扎实。但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 没信心,在自动放弃学习。 3重点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音乐导入 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教师:彩虹万里白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 活动2【讲授】梁祝故事 (一)介绍梁祝故事(出示课件)。 1、 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知道梁祝故事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介绍乐曲(展示课件) (1) 协奏曲的概念。(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2)乐曲的创作背景。(学生介绍) (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二)分段欣赏乐曲(出示课件):教师和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 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师: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南方的一座村庄祝家庄,聪明美丽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途中与善良、淳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音乐活泼、欢快),两人同窗三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音乐转慢)。同窗三载最后在长亭依依惜别,这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2、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1)师: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谁来给我们讲讲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学生讲述) (2)师:这段激烈音乐表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音乐似乎也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大封建势力的重压。 (3)师:听,这时大提琴(梁山伯)与小提琴(祝英台)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缠绵悱恻的音调,把两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4)师:谁来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学生讲述) 3、再现部—化蝶。 师:接下来,乐曲出现了开始的引子部分,把我们带入了神话的意境。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活动3【练习】练习 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 活动4【测试】测试 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由学生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 活动5【活动】总结 归纳总结乐曲(出示课件)。 1、 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 2、小结 (1)、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我想所有的人都会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2)、根据课件回顾协奏曲的概念以及乐曲的结构。 活动6【作业】作业 作业 1、课后查找资料,认识乐器,看谁认得多。 2、练唱《化蝶》(